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506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

2、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

3、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参看课件圆柱、圆锥教学说明: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活动1: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沿它的棱剪开、铺平,就得到了它的平面展开图。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个六棱柱的模型,现在给学生演示由几何

4、体展开得到他的平面图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问题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每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问题2: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问题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问题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5: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分别与棱柱地面的周长和侧棱长有什么关系?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学生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挑选中下等的学生回答。教法:上面所给的五个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直棱柱的性质与特点,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直观感受。活动2:1制作圆锥并计算其相关的量。1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6cm,圆心角为216的扇形。2将这个扇形剪下来,按以下图所示围

5、成一个圆锥。3指出这个圆锥的母线的长,并求圆锥的高和底面的半径粘合部分忽略不计。第一问与第二问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引导学生。第三问再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圆锥的母线长恰是扇形的半径长,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在RtSOD中,2以下图是四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用纸分别复制下来,按虚线折叠,围成几何体,并指出围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学生动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观察通过折叠,都能围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学生回答:分别是四棱柱、四棱锥、三棱锥、三棱锥。教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练习1以下各图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按图中虚线进行折叠,并说出折叠后

6、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2以下图形分别是两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分别将它们围成几何体,并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形状。【答案】:11正方体;2正方体;3三棱柱;4五棱柱。2圆锥和圆柱。.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棱柱的主要特点,了解棱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各个量的关系。板书设计:课题:【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三】练习【二】新授 【四】总结活动1:活动2: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实践的方法了解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现在我们就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应用几何体的展开图。活动1:参看下面这个例题:1图37-38和图37-39分别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mm1请分别说出

7、它们所对应的几何体的名称。2分别计算这两个几何体的表面积。3小明认为,图37-39所示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就是图37-39中的两个主视图、两个左视图和一个俯视图的面积的和。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1分别为圆柱和底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2圆柱的表面积是 。首先,计算柱体三个侧面的面积。其中一个侧面面积为 2040=800mm2。另两个侧面面积是相同的,每个侧面的长为44mm,宽为 。这个侧面的面积为 。其次,计算两个底面的面积和:所以,三棱柱的表面积是3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三视图是一种正投影,受摆放位置的影响,各视图的形状与其所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形状可能不一

8、致,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视图的面积去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教法:目的是体会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一个外形为长方形的纸箱的大小如以下图所示单位:cm,一只昆虫要从纸箱的顶点A沿表面爬到另一个顶点B,它沿哪条路线爬行的距离最短?请说明理由,并求出这个最短距离。观察下面小亮解答问题的过程,想一想他的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小亮是这样回答的:将纸箱看成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如图37-41所示。连结AB,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B就是昆虫爬行距离最短的路线。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B=教师分析:从最后结论看,小明的解答是正确的,但他分析问题的过程还不全面。因为从A处沿纸箱说明到B

9、处有无数条路线可走。而供选择的最短路线只有3条。即1昆虫沿面EDCA和面EDBG从A处到B处,展开图如图37-41所示。最短距离是小亮所求的值。2昆虫沿左侧面和上面EDBG从点A到点B,展开图1所示。最短距离为3昆虫沿面EDCA和面DBFC从点A到点B,展开图2所示。最短距离为比较上面123的距离知,最短路线是沿面EDCA和面EDBG从A到B的折线。教师给同学们演示蚂蚁在几何体上爬行路线参看视频:蚂蚁活动2:师:通过上面例题的分析,我们思考这道题如何解答:一个直六棱柱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六边形,侧棱长为10cm,请计算它的表面积。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画图来观察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然

10、后计算。.练习1用胶滚子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涂到墙上,在下面给出的四个图案中,用图示的胶滚子涂出的图案是哪个?2一个棱柱的展开图如下图,AB=3cm,AC=5cm,1请指出它是几棱柱。2请计算它的侧面积。.课堂小结本节课是在上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即通过几何体的展开图确定和制作立体模型,再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书设计:课题2【一】活动1: 活动2: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

11、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二】练习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

12、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

13、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 【三】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