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94976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录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25分钟)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例题】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B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C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

2、属D钢铁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解答:正确答案为A。请开始答题:1从理论上说,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积年就是克商之年。但是文献中提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只有古本竹书纪年的257年和今本竹书纪年的281年。依古本竹书纪年之说,则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可惜与尚书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不合。今本竹书纪年的年代体系袭自唐一行的大衍历议,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使用。文献学家研究了左传、孟子等文献,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 这段话谈论的中心意思是()。 A. 指出求得武王克商之年的方法是,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的积年 B. 介绍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两个文献 C. 说明今本竹书纪年不能作

3、为先秦史料作用的原因 D. 说明专家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2.作为理学家,朱熹一直名闻遐迩,他在儒士中的影响力一度仅次于孔孟,而且学说远播日韩,至今在海外仍有一定影响。对于普通老百姓,其复杂的学说并没有多少人系统学习过,只知道“存天理,灭人欲”这句混账话是他说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压迫了多少人,造就了多少人性悲剧。显然,无论统治阶级如何宣传,“存天理,灭人欲”并没有深入人心。处于弱势地位的小民无力抗衡强大的国家机器,于是只能用类似谣言的传说去发泄他们的不满,道貌岸然的朱夫子便成了绯闻缠身的伪君子。 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A. 朱熹的作风问题 B. 朱熹的学术研究 C

4、. 对朱熹理论的批判 D. 朱熹对知识分子的影响3.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了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4.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医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

5、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致死过人的先生,不惧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死和活是对立统一的。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两种可能B、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有救不活的时候C、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D、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5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的很好。无论你是独自

6、处于非洲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你整个的生命。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得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的成功之境。”“我不能写。因为我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很好的。”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宽窄都是路B、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C、走自

7、己的路,不论崎岖与否D、一但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区别6.某大学物理系的讲师,精通工程力学。有一次他讲到如果从楼上掉下东西来,千万不要去接,因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他听到一声惊呼,他六岁的儿子正站在三楼的栏杆上,摇摇欲坠。儿子失足开始下落,他一个箭步赶上去将儿子稳稳接住,大压力下,他双腿着地成为粉碎性骨折。 对以上文字的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情感常常将理智摧残 B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C情感有时候是会战胜理智的 D情与理之间的抉择7.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

8、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B.欲成事者必须严以律已C.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D.解释的多余和尴尬8.“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

9、的年轻人群体。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9. 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国地产引擎可能重新启动。果真如此的话,这将在外需出现困难的背景下引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对比1986年日本的情况,如果政府引导得当,中国经济将可能因为地产业的重新启动而率先走出困局。当然,基于美国当年的经验,经济重新启动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成交量的提升给地产市场甚至中国经济带来了回暖希望 B、随着地产业的重新启动和振兴,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低谷

10、 C、地产业能否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取决于政府的引导 D、如果地产业不能重新启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则需较长时间10. 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它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总是要表现出一种为未来社会服务的职能;第二种含义是说,在特定的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了能在服务于未来社会需要的意义上最大程度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育活动有必要也应当首先对于相应未来社会的状况及其需要进行一番尽可能全面与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本段旨在阐述( )。A.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要性 B. 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性C.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 D. 教育面向未来的紧迫性11. 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

11、是烦闷的。无论是动,是静,是欢乐,是无聊,总觉得背后有烦闷跟着。到底为什么?是月儿晶莹,是雨儿阴沉,是一望的远山无际,是半池的微波粼粼?这也只是一刹那顷的自然现象。是神妙,是温柔,对于人生有什么烦闷的影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丧掉生命的,不能得着生命。”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所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他们奋斗的生涯里,注定的是永远烦闷!下列陈述,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A. 作者说“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是烦闷的”,虽然没有明说“注定”的理由,但却体现了她对这一人生现象所具有的极其敏感的把握,同时也蕴含着她相当的文学修养B. 作者试图寻找青年烦闷心理的形成原因,“月儿”、“雨儿”、“远

12、山”、“微波”等等正是作者从大自然的角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解释,所谓“望月兴叹”、“听雨起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C. 作者引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的名句,虽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浓厚的宗教感情,但对他们做为奋斗者的烦闷,她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D. 作品的主旨是探求情中之理,而行文曼妙舒展,形象错落有致,在很短小的篇幅中包蕴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显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12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确保农民享有土地上的“恒产”,我国民法学者很早就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问题。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将其明确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将承包权明确为物权,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确定为物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

13、权益。这段文字论述的是( )。A.物权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法B.我国现有法律使农民的土地权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我国现有法律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仍有棘手的问题D.我国现有法律难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物权法可弥补其不足13应当说,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未来大势所趋。然而,纵观现实,尽管问责风暴愈演愈烈,但公众叫好之后又心存疑虑。黑砖窑撤职官员复出,瓮安撤职官员也复出,复职原因语焉不详;各地出台的领导问责办法,标准不统一,理由千差万别,面临着“有法却似无法”的尴尬;在操作层面,民众对官员是否问责以及问责力度的评判,缺乏应有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学者就曾公开表示,如果

14、无理、无据、无程序,那么问责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问责。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大势所趋B.新闻发布工作需要建立对称责任制C.公众对问责制度心存疑虑D.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需要规范程序14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这段文字表明()。 A. 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做事就容易成功 B.

15、 甲秀才的观点错误,乙秀才的观点正确 C. 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D. 不应该相信迷信15.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药,又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首1500字的天问里,诗人屈原竟然一口气问了170多个问题,集中反映出2300年前的天文学知识。1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对来回应天问,“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并揭示出“无中无旁”的宇宙因为没有边界、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心”的科学道理。 这段话意思是在强调()。 A. 严谨的科学和奔放的艺术永远是浪漫的交响 B. 伴随着艺术的畅想,科学思维同样火花四溅 C. 月亮成为艺术世界中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 D. 科学与艺术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妹16.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片沃野,他们就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