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694943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南方的水张炜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蓬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南方的水流抚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

2、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你,南方。他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之畔,心中泛起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

3、在半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某个风平浪静的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得如绸缎般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受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

4、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的。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

5、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6、()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自述,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解析

7、“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错。作者并不憎恨北方。从文中“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受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可知,作者认为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离开南方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只是作者更强调南方带给他的影响而已。答案C2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比喻。如“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婉。排比。如“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细腻润泽、和缓柔韧。拟人。如“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

8、得苍老,变得浑浊”写出了南方的水的多情与慈爱。侧面描写。如第三段以“他”投身于水中获得的身心抚慰,侧面体现出南方的水的温暖与宽和。(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3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答:_答案形散:横向联想,想到北方的河和北方的海,以北方河的短促、强悍、粗犷,北方海的生硬、暴烈、咆哮,来反衬南方的水的绵长细腻、温柔多情。纵向联想,想到童年时看大雁南飞而生发的对南方的向往,使文章内容丰富、境界开阔。神凝:本文内容紧紧围绕对“南方的水”的赞美、感激和思念这一主题展开,在叙述与描写中穿插精当的抒情议论,使主题更凝练、集中。(“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

9、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神凝”指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牛铃叮当李清明水乡多水牛。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

10、腹。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

11、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

12、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

13、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打那以后,水乡的水

14、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本文有删改)4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答:_答案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5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答:_答案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6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答:_答案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7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答:_答案(1)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2)(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