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694939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散文的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集训(三十九)第7单元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四节散文的探究对应学生用书p50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人畜共居的村庄刘亮程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挥霍完。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

2、憾。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做一条狗呢?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它只叫不上你的名字它的叫声中有一句可能就是叫你的,只是你听不懂。也从不想去弄懂一头驴子,见面更懒得

3、抬头打招呼,可那驴却一直惦记着你,那年它在你家地头吃草,挨过你一锨。好狠毒的一锨,你硬是让这头爱面子的驴死后不能留一张完整的好皮。这么多年它一直在瞅机会给你一蹄子呢。还有路边泥塘中的那两头猪,一上午哼哼唧唧,你敢保证它们不是在议论你们家的事。猪夜夜卧在窗根,你家啥事它不清楚。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必牲口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人说,尤其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牲口肯定比人看得清楚。而人,除了要告诉牲口“你必须顺从”外,肯定再不愿与牲口多说半句。人畜共居在一个小村庄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

4、,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牲口踩起的尘土落在人身上。家和牲口棚是一样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你们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把你们认成一种动物。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走路的架势像头公牛,腿叉得很开,走路一摇三摆;你的嗓音中常出现狗叫鸡鸣;别人叫你“瘦狗”是因为你确实不像瘦马瘦骡子;多少年来你用半匹马的力气和女人生活和爱情。你的女人,是只老鸟了还那样依人。数年前的一个冬天,你觉得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你有点怕,它做了一辈子

5、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摸人。那时你的孤独和无助确实被一匹马看见了。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夏虫,一头乐不知死的驴子、猪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上帝没让它们走远,永远和人待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而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

6、“人畜共居的村庄”不仅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也包含了作者对人与牲口伴生共居关系的深刻理解。B本文大量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村庄的动植物都赋予人性、人的思想、人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C一匹马看见了“你的孤独和无助”,而“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这说明看似蠢笨的牲畜也许是有灵性的。D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反复的结构、朴实的语言、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牲口关系的哲思。解析本文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主要是表达万物有灵,人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的观念。答案B2刘亮程的散文被认为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活中“素朴的真理”。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

7、理”。答:_答案牲口的日子简单悠闲快乐,人的日子因欲求多想法复杂而时感孤独无助。大道至简,我们要向牲口学习,善待自身,不必自寻烦恼。作者试着在与牲口的比照中发现人与牲口的类似,提醒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在自然与人之间,人不一定要征服自然,我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共生共居,和谐共存。为了能与主人和谐相处,牲口都进化为温顺之物;为了能与村庄社会和谐相处,人皆教化为温顺之众,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往自由,不安于现状的一面。我们要认识到人心的复杂性,并学会处理内心的矛盾。(表述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得之有据,亦可)3作者在文中频繁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进

8、行分析。答:_答案第二人称属于对话体,如对朋友当面交谈,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你”在文中既指称村民和读者,也包含作者本人,所以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对“你”的提醒和反思,与“你”共同感受人畜共居的关系。当作者本人也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时,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屋父亲李翰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都渐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

9、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盖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则绕树追逐着它毛茸茸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

10、芽一朵朵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发出声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也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中有介绍格律诗写作的内容,有关平仄、声韵的书

11、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大学一二年级,我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绉绉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

12、屋,在我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我的山塌了。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好友,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中年伤于哀乐,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所以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因为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指点江山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则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

13、大动力。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相继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写于已亥清明前。(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

14、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价值观念有意识地继承和延续。B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的形象写出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C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到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上,这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解析“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表述不当,曲解文意。从原文看,作者写老屋有关季节的内容主要在第3至5段,由“父亲又种上竹子”“每年春天”“春暮夏初”等叙述和时间

15、安排上看,并没有描写老屋的四季变迁;另外,从“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等内容上看,文章也并不都是童年的回忆。答案C5情到深处,怎样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答:_答案第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烘托出父亲的稳重、慈祥,表现了父亲给予归家的儿子以力量和信心。第句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看见儿子归来的欣慰与幸福。两句将父子之间相互传递的亲情和温暖置于老屋这一特定环境中,给人以强烈感染。6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