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4930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如何做好衔接?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一旦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会一落千丈,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是由于同学们对于高中教学内容以及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造成的,高中数学究竟要怎么学?【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

2、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4、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

3、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4、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那么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

5、为熟、正难那么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3、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

6、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正确学习方法。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

7、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

8、地进行总结归类。如: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

9、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此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此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

10、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