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694623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7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1识字辨形譬如(p) 呦呦(yu) 子衿(jn)鼓瑟(s) 可掇(du) 越陌(m)度阡(qin) 三匝(z) 周公吐哺(b)羁鸟(j) 守拙(zhu) 榆柳(y)樊笼(fn) 荫(yn) 暧暧(i)2积累词语(1)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2)周公吐哺: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比喻在位者礼贤下士。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契阔谈“”通“宴”,相聚叙谈。(2)古今异义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3)一词多义当适故(4)词类活用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

2、,弹奏1走近作者(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2)陶渊明(352或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

3、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探寻背景(1)短歌行: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成短歌行。(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出生时家

4、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5、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3积累常识(1)古体诗:又称古风。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古体诗的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3)“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

6、名称,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1短歌行:这首诗第一句作者担忧人生之短,感悟光阴易逝,深感人生有限。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明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2归园田居(其一):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而为了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的世俗之网。接下来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描写了做官时

7、的心情,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后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原文呈现1短歌行忧志:一统天下2归园田居(其一)归1短歌行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呢?答案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出诗人的感慨。人生短暂,作者满怀忧愁。他忧的是什么呢?一是时光易逝,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若渴。不同的人,对短暂

8、人生的态度看法不同。有及时行乐的,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积极进取的,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而曹操因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也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2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待呢?答案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

9、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归园田居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一、短歌行归园田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用典短歌行:“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比

10、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语言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

11、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似乎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2比喻(1)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2)归园田居(其一)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

12、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3白描归园田居(其一):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 陶诗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其成功的秘诀得益于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画法。后来用以指文学创作上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加以描摹

13、,不注重华丽词藻与渲染烘托的笔法。(1)屋舍环境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八九间”“十余亩”这些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闲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屋舍主人一年四季该是多么的自在,尽可极视听之娱,享口福之乐。“荫”“罗”两个动词既绘出了树木绿荫覆盖、排列有序的生长状态,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2)村庄氛围之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袅袅的炊烟中,有农人家庭的温暖,也有诗人内心的安闲。“暧暧”有模糊、不清晰之意,与“远”

14、字相呼应;“依依”一词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姿态。这两个叠字简练而巧妙,将远近村庄的恬静与详和烘托出来,给人一种迷茫淡远的美感。二、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指出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案1.短歌行中的写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描绘月光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傍栖息在哪根树枝?这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有比喻,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诗人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2归园田居(其一):在这首诗里,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这些具体

15、的景物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诗词艺术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考查是试卷常见的题型。【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描写景物)的?【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