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4587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中考总练习三阶段练习策略在教与学的统一体中,教总是起着主导作用,而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相对来说要主动些了。这时,老师如何教,教什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更是至关重要。为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主动,得到优良的成绩,就必须在中考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总复习,明确总复习的思路。那么,初中数学总复习应如何安排?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现结合近几年初中数学总复习情况,在xxxx级初中总复习即将来临之际,谈谈初中数学总复习三个阶段的复习策略。2.1、第一阶段:要重视二纲、重视教材、重视样题、重视基础。重视二纲。就是要研究考纲,吃透大纲,把握知识的取舍。考纲规定了考试范围,教学大纲那么规定了关

2、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两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要用考纲来统帅大纲,依靠大纲来吃透考纲,使两纲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纲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带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重视教材。这是因为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所以,我们复习课的选题要重视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重视样题。这是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教师在总复习前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

3、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基础。要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数学同一类知识往往分布在不同学期的教材,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清晰,脉络更分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炒冷饭,要讲究方法。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原来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大块进行系统归纳: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统计初

4、步知识。几何知识的归纳也类似。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至少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日学习中的模糊概念廓清,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什么方程两边可以除以一个数,而不能除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是因为代数式的性质。要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既要系统复习因式分解的定义、方法和一般步骤,还要系统了解因式分解在代数式的化简、分式及根式运算、解方程等方面的应用;既要看到它是一个基础知识点,又要认识到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注意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渗透能力训练,例如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要注意知识点的

5、迁移整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两个不同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情况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情况。2.2、第二阶段:要抓好重点、热点、突破难点的专题复习.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初中数学科中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能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例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

6、定,我们除直接的两点坐标可以求出外,还要明白其命题的变化主要在于点的坐标的给出,它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程、方程组、函数的一些性质转化出来,从而达到以点带片的作用。对于中考的热点,那么要注意三方面的题。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尺规作图、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圆与相似形的证明。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问难点题。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有些难点既是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假设突破不了,学生的成绩难以保障。难点知识必须讲清楚,而且还要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例

7、如圆中比例线段的有关证明,这是我们近些年一直考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在复习中,我们要从简单的直证法慢慢过渡到间接证法,并要逐一讲清楚换相等线段、换相等乘积、换相等比三方面的题,再到线段的和差问题,最后才能讲压轴型的代数与圆相结合的综合题。只有避免知识间的脱节,才能更好地突破难点。2.3、第三阶段:要落实综合能力训练,及时查漏补缺.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个难点。它既是基础知识点的交叉和综合,又是初中阶段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把数学科中考比作一场足球赛事的话,那么考前综合能力的训练就是这场赛事前的热身赛。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得到把真实水平如实反映出来的机会,同时

8、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综合训练的三个表达。根据以往的实际,综合能力训练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加以训练。这只要表达在三方面训练。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

9、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系统地、分类地做一些综合题。综合题主要有方程类、函数类、几何类,或者前面几方面知识的相互渗透,

10、有机结合。做适量的模拟中考题。模拟训练要按考试规律办事,这样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行最正确竞技状态的发挥。模拟中考题教师不要只追求题的数量,而应担负起教学与教研双重任务,根据教材应考的知识点,按照市中考数学试卷题的结构框架,精心选编考题。每套综合题考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考查了学生哪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给学生设置了哪些数学思维障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

11、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适量地做中考新试题。因为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注意了创新试题的命制,特别是近三年,创新试题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例如探索题、阅读题、选自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开放题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