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269458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玉溪峨山一中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试卷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Cl-35.5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试剂瓶上贴有标志的物质是( ) A浓H2SO4 BNaCl溶液 CNH4Cl溶液 DNa2SO4溶液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A 14462Sm与15062Sm两者互为同位素B 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排

2、布方式不相同C 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D 14462Sm与15062Sm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3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 ALi BNa CK DA1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a2+、Cl-、CO32- BNa+、Mg2+、SO42-、OH-CK+、Na+、OH-、Cl-DCu2+、Ba2+ 、Cl-、SO42-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6下列各组三种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C、H、O BF、Cl、B

3、r CLi、Mg、B DSi、S、P7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8第三周期R元素的原子,其次外层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R是( )ALi BS CSi DP9按钠、钾、铷、铯的顺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B单质还原能力最强的是钠原子C单质的熔点逐渐增大D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有八个A族,八个B族B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C短周期元素是指1-20号元素D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1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

4、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12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YH3、Z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递增B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2ZO3H3YO4H2XO4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按X、Y、Z的顺序递增D元素原子的半径按X、Y、Z的顺序递增13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1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15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

5、料燃烧,使化石燃料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能量转化方式正确的是()。A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热能电能 D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16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氧化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片是该装置的负极,该电极反应为Zn-2e-Zn2+17X和Y均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X2和Y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C质子数:XY D氢化物的稳定性:H2XHY18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N2(g)+3H2 (g) 2NH3(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V(H2)=0.6

6、mol(Lmin) BV(H2)=0.01 mol/(Ls)C V(N2)=0.3 mol(Lmin) DV(NH3)=0.5 mol(Lmin)1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20在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v正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 D增大CO浓度21.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

7、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2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A正极并被还原 B正极并被氧化C负极并被还原 D负极并被氧化2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石墨。已知12 g金刚石完全转化为石墨时,要放收a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石墨能量低 金刚石能量高A B

8、C D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2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共3题 每题10分 共30分26、(每空1分,共13分)标号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

9、表中的位置如下:主族周期AAAAAAA0族123试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元素符号) (2)、和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_ 。(3)、和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是:_ (填化学式)。和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_ _ (填化学式)。(4)、号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在该化合物中既含有_键,又含有_键。27、(每空1分,共12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Y是_;(2)银电极为电池的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X电极

10、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填反应类型)(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Ag向 (填正极或负极)移动。(4)当有1.6g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5)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H2+O2-2e-H2O;B极:O2+4e-2O2-。则A极是电池的 极;电子从该极 (填“流入”或“流出”),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28、(每空1分,共13分)一位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列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与盐酸反应产

11、生的气体最多。钾、镁两种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填化学式)(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

12、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溶液的洗气除去 。29、(每空1分,共12分)某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完善下列实验报告。(1)该实验的目的为 。(2)该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过程体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两块一样大小的镁条、铁片分别同时加入等体积的0.5mol.L-1的盐酸中。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为 。(2)将等体积等浓度(3mol.L-1)的盐酸两份分别同时加入盛有等质量的块状碳酸钙及粉末状碳酸钙的试管中。 状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颗粒 ,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分别将两块同样大小的铁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