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458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知识点练习:统计表和统计图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一】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3.频数分布直方图:(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计算最大值与最小

2、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确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二】常见的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1.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3)绘制方法: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

3、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2.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3)绘制方法: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3.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º的比。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3)绘制方法: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再算

5、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三】各类统计图的优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常见考法(1)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完成题目设计的问题;(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4)统计图的绘制和转化。误区提醒(1)在做统计时,没有合理选择统计图表;(2)提取图表中的信

6、息时,不完全,有遗漏;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7、、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绘制扇形统计图时,错误判断部分的数量。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