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4499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大国粹 京剧 国画 中医 京剧 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 其前身为徽剧 通称皮簧戏 同治 光绪两朝 最为盛行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 关于中国文字起源 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 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 已经创造了文字 针灸起源于中国 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 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 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 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思考 从刚才的介绍中分析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1 当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后 马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 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 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 为什么 2 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馆中体现说明了什么 3 中国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 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东方之冠 3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有历史性 2 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有继承性 2 传统文化的特点 2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3、一 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 风尚 礼节和习惯 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 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 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优点 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又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 并且是中国的 你还知道哪些有传统特色的建筑吗 试着说说它们的特点 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依水势而建 错落有致 白墙 黑瓦 优雅别致 土质城堡式建筑住宅 防野兽盗贼 具有良好的防风 抗震能力 依山势开凿的拱顶窑洞 挖窑洞作民居 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世博中国馆 东方之冠

4、 拆装容易 搬迁简便 只需一辆牛车就可运走 两三小时就能搭盖 故宫 布达拉宫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 风尚 礼节和习惯 基本形式之一 凝固的艺术 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徽州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建筑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 就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 独特的风格 徽州古民居建筑只所以享誉海内外 成为徽派 一方面是他保留的完整性 风格的统一性 造型的多样性 形式的艺术性 另一方面在于他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人崇尚自然美 追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这就集中体现在徽州建筑的风水美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是徽州民居的又一典型特点 徽州古民居

5、大都依山傍水 山可以挡风 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 又给人以美感 村落建于水旁 既可以方便饮用 洗涤 又可以灌溉农田 美化环境 徽居的古村落 街道较笮 白色山墙宽厚高大 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为代表 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 风尚 礼节和习惯 基本形式之一 凝固的艺术 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文艺 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同 一词出自 礼记 礼运 篇 表示 天下为公 康有为所著 大同书 以 至公 为要旨 故取此名 大同书 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 在大同社

6、会里 去掉了国界 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 没有等级之分 也无种族之别 男女各自独立 儿女由公政府抚养 人们生老病死之事 皆政府治之 总之 大同社会是个 至平 至公 至仁 治之至 的社会 传统思想 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 风尚 礼节和习惯 基本形式之一 凝固的艺术 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文艺 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 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 道德观念 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 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7、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具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灯 吃汤圆 端午节吃粽子 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 有宫廷 民用 宗教 桥梁 园林 城市建筑等 如北京菊儿胡同 京剧 武术 诗赋 散文 书法等 大同 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探究 你知道北京奥运会 会徽 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 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

8、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代表着喜庆 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传统思想 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印章 篆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诚信 3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稳定性 稳定是相对的注意 这里的 稳定 是 相对稳定 而非 永恒不变 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 变的绝对性 与 不变的相对性 4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

9、根基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积极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 传统文化的作用 双重作用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发挥其积极作用 克服其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二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请问 在今天 我们应如何认识 孝 道 在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

10、着一个 孝 字 孝 是一个象形文字 即是一个跪拜之 子 的意思 不孝则是 猴 即非人也 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在封建社会 一方面 孝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 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 一切听命于 一家之长 的观念 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 另一方面 孝 又包含尊老 敬老 养老 以及亲人 爱人 爱国等思想 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 邻里相亲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 对待包括 孝 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2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怎么办 在批判中继承 1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2 具体做法 下页 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在

11、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向上的内容 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落后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 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要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不断革除陈旧的 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4 反对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1 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A 传统习俗B 建筑C 文学艺术D 传统思想 C 2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 创造了著名的 柳体 至今影响着我们 这说明 A 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B 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 传统文化渗透

12、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D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D 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B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C 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D 传统文化只存在与历史中 D 3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 浩然正气 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 讲正气 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B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B 5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 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 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C 传统文化是凝

13、固的艺术D 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A 1 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 结合漫画 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 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 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 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 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 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2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评继承 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 全盘照搬 或 断章取义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