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2694488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长治长子高三历史下册拓展练习试卷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拓展练习试题1.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 A.认识到专制的必要性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解析】“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国策应与时俱进,材料无法体现继承历史传统,故选C项,排除B项;虽然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但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并没有涉及专制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礼崩乐坏的

2、内容,排除D项。【答案】C2.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西周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受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到后来宋代的租佃制不同的发展形态。这说明A.土地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B.土地由国有到私有化的演变C.土地兼并的状况越来越严重D.耕作方式由个体到群体发展【解析】从西周到宋代实行不同的土地制度,是政府根据现实调整的结果,故A项正确;从井田制、受田制、均田制发展到租佃制反映的不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是土地经营管理形式的变化,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C项错误;从春秋到宋代三种制度的耕作方式均为个体经营,故不能得出D项。【答案】A3.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

3、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艺术创作出现世俗化倾向B.近代自然科学开始萌芽C.程朱理学影响绘画创作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解析】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及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加以仔细观察分析,体现了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精神影响绘画创作,C项正确。世俗化倾向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答案】C4.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比例为22

4、.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史学观念日益僵化B.思想观念逐步趋同C.中央集权制度完善D.专制主义日益强化【解析】“忠观念”体现的是对君主的依附与忠诚,应属于专制主义的内容,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正确。【答案】D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如严禁贩卖人口,废除奴婢卖身契约和一切主仆名分,宣布赋予妇女具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取消官场中“大人”“老爷”的称呼;禁止缠足,废止跪拜礼节;禁止在学校祭礼读经;兴办实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华侨投资。这些法令A.表达了当时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诉求B.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体现了

5、反对专制的精神D.践行了三民主义的主张【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诉求,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确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1912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没有体现出三民主义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6.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中国共产党开始重视

6、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提升【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D项符合题意;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毛泽东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7.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这表明A.冷战影响中国的外交形势B.中国外交深陷困境未能突破C.尼克松力推中美正式建交D.美国联邦政府决策效率低下【解析

7、】材料中“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说明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影响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A项正确。【答案】A8.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纠正了企业中的“左”倾错误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解析】戴上“红帽子”经营和“左”倾错误无关,故A项错误;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改革

8、开放初期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答案】D9.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议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实质上表明雅典A.重视男性公民的民主权利B.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D.注重依法治理城邦事务【解析】材料表明雅典的法律一旦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便不会轻易允许个人对其质疑,其实质是雅典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故选C项;A、B、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

9、答案】C10.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不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C.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D.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并未涉及国王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而非集体负责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并不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可知英国政治发展具有稳定性,政治保守主义色彩较为浓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而非政党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C11.1

10、934年1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解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主要影响对外贸易,与刺激国内消费市场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1971年美元贬值,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故B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并实施新政,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

11、现“滞胀”现象,需要美元贬值以扩大出口,提振经济,因此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并不是金融霸主,美国在二战后成为金融霸主,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有所动摇,故D项错误。【答案】C12.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

12、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解析】由材料“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单极化而非多极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布列津斯基认为世界格局应从美国的单方角度考虑,故D项错误。【答案】A(二)因果型选择题1.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解析】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

13、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地位提高,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官学化,排除B项;孔子并非君主,孔子地位的提高不是君权神授观念影响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C2.下表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期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A.重视人才从政经历B.注重门荫,维护统治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D.利用宗法关系理政【解析】从表格纵向比较看,经学之士数量较多,较为稳定,故C项正确;从政经历仅在汉宣帝在位时较为重

14、视,排除A项;门荫和血缘关系只有汉武帝时期较为重视,排除B、D两项。【答案】C3.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传统政策,材料反映的是冲击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的个人观念,并不能说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5、陆王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等信息可知他的观点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4.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写道,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朝和清朝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的增加,玉米、甘薯种植的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明清时期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生产方式的制约 B.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C.高产作物传入 D.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解析】中国古代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长期来看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属于间接原因,B项错误;高产作物传入应该会使粮食亩产量有所增长,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5.下表中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比例(%)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