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4480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进入初中后,有一门新的功课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对于物理的学习都感到很困惑,怎么学都学不会。为了让同学们轻松学好物理,下面来看看初中物理教师是怎么说的吧 ,欢迎阅读。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 篇一初中物理自从教材用苏教版新课程以来,本人在教学中收获和感受很多,苏教版初中物理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科学探究过程贯穿着初中物理课程的始终,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段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的问题,交流与合作。这些步骤对于我们学习物理、学好物理是必需的。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

2、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新课程改革要重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运用和理解。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一个物理与国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这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我们在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重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举两例进行剖析。例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那么就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那么,如何控制不变呢?方法就是始终保持

3、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那么,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呢?方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例如: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那么就要控制保持电阻不变,而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那么就是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而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

4、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除了上面举的二例之外,还有许多。例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用这种方法。【二】新课程改革要重视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将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这一逻辑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类比法,它实际

5、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的,例如:在电压一节的教学时,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

6、有电压。所以学生很容易通过类比法的学习,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再例如:初中物理新课程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三】新课程改革要重视比较法的学习和应用。所谓比较法就是指通过事物间相同的特征或相异特性的比较,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新概念等方面加深理解,可以帮助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巩固、对比,避免错误的发生。例如:晶体与非昌体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

7、眼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比较,压力和重力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能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新课程改革还要重视其它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例如运用等效替代法在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以及在解决9年级物理上册P88活动1: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等等。例如运用推理法解决牛顿第一定律

8、、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等等。再例如运用推导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等等。总之,我认为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注重探究实验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牵涉的面广,影响的因素不定,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把自己在教学过程想到的、看到的好的方法,经验及时写下来,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9、在探究中学习,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心得 篇二想要克服一个困难,首先要明白问题所在。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学困生呢?物理学困生什么表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该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呢?【一】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和分类学困生具体表现为:1、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2、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3、对课本知识找不到重、难点,不能理解。4、对物理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积极思维,学习困难,持消极态度。5、不能理解、掌握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不能迁移旧知识、旧技能,去解决新问题。总体表现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后是放

10、弃。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学习暂时困难型;该类型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习中所遇问题,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2、 学习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主要特点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都较低,但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意志比较坚强。3、学习动力缺乏型;这类学生的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低于上述两类学生,主要由于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4、学习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胜心不强,所以总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均较低。【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

11、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造成,这里仅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缺点所致的三个原因。1、教学思想有偏差导致教不得法,学生学习情感难于建立。这个问题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忽略多数学生实际水平,违背教育客观规律,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学优生上;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重点班级;注重统考学科而忽略常识科目,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不到发展和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体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也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愿望重视不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失去学科吸引力,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弃学心理,学习情感无法正确建立,最终成为学困生。2、教学过程中缺乏适应学生发展规

12、律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从而导致学生学困方面的最终形成。(1)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铺垫,使学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体抽象物理感念或规律的情景。中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较弱,形象直观思维占有相当比例,恰当地给学生提供,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课件、录象、实物等感性材料,减缓知识坡度,逐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知识同步。例如:讲到惯性内容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录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刹车,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人坐在汽车中,车启动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尘等(2)新课教学过程中知识迁移和联系的忽视,使学生未形成良好知识体系,也是形成学困的主要原因新课教学前,对学生已掌

13、握的已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识,生长点和支撑点,不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事例寻求联系点,会造成新旧知识脱节,不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会造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接收造成困难。例如:讲电流的形成内容时,可以对比水流的形成,加强知识概念铺垫,迁移和形成。欧姆定律公式的讲解时I=U/R可以与速度公式V=S/t联系讲解。(3)教学节奏过快或教学要求过高,使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冲减,高质量的物理课是高效率、高密度的,这并不代表节奏快那么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欲速那么不达。使学生思维无法与教学内容同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学

14、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思维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物理兴趣,学困生也会随之而生,同理,假设忽略学生认识水平,凭借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使多数学生无法达标,结果是个别优生表演,多数学生当观众,严重挫伤多数学生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演变为学困生。3、教学中缺乏正确了解学生个体发展了解忽略学生自身因素(1)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面对严峻的考试形势,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讲实验、背实验等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考试、为做题而学习、而教学,禁锢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缺乏开拓钻研精神。这样既有悖于大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

15、求,又造成学生思想僵化,观念淡泊,反应迟钝,因而成为学困生。(2)学生未正确树立学生观、知识观,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反差强烈,偏爱学优生,歧视学困生,对学困生少提问少过问,指导缺乏耐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意识,并逐步对学习物理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难勇气,丧失学习乐趣,最后放弃对物理的学习,成为学困生。【三】学困生如何进步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立足教学实际,实现学困生转化。(1)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抓住有利学习时机,积极开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要深入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情况,结合测验考试成绩,分析找出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能够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学习,从而走上正常学习轨道(2)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畏惧困难与挫折,学习本身就充满了困难挫折与挑战,因而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压倒挫折,在练习中克服重重阻力,在情景中循序渐进,不断磨练,逐步养成习惯,提高自我克服困难能力,逐步提高学好物理信心。(3)教师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消除学生学习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