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4477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件 (共28张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与同名教案学案配套使用效果更佳 本期学习目标 1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原因 2 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 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其实行的必然性 重点 3 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及其意义 重点 难点 上期精华回放 1 股票的含义 股票投资收入来源于哪两部分 2 股票的风险如何 风险来自于哪 3 什么是债券 4 什么是商业保险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5 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自主学习 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3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4 按劳分配有何作用 5

2、 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为何生产 消费 是谁生产 生产 为谁生产 分配 怎样生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 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 它们关系如何 决定 反作用 问题 问题回顾 生产 分配 分配制度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不发达 不平衡 多层次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结论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地位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 劳动

3、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公有制经济中 以劳动为尺度 质 量统一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1 地位 2 实行范围 3 分配尺度 4 分配内容 5 分配结果 基本原则 主体 定义解析 问题探究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 为什么不能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前提 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不能按需分配 不能平均分配 问题归纳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干和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

4、干坏一个样 会导致什么结果 问题探究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 提高技能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挖掘员工潜能 确保企业高速 稳定 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 的危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 学习技术 提高素质 争当先进 在海尔蔚然成风 问题探究 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1 实行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5、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的社会地位 问题结论 思考 他们的收入是按什么方式进行分配的 专利费 土地租金 工资和津贴 利润等 属于按什么方式进行的分配 问题探究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技术 信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为了进行各种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种各样的物质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 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收入 分配依据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没有回报或收益 资源就不能流动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就会落空 凭借劳动 资本

6、 土地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 问题结论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一般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 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红 债券 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指出租土地 房屋取得的收入 问题拓展 这说明了什么 联想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联想的飞速发展 大量人才加盟联想 大量资本购买联

7、想股票 投资联想 联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推陈出新 联想股票不断升值 联想投资人也因而获益 联想的发展造就了无数个百万 千万 亿万富翁 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问题探究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社会意义 1 是对各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 2 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 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3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劳动 知识 技术 管理 资本 土地 充分涌流 以造福人民 问题结论 我在家承包了五亩责任田 完成农业税收后 收入还挺不错 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 收入还不错哩 我是水利局职员 每月除工资 奖金 津贴外 还炒股 赚了不少钱 我是国企工程师 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

8、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 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 我是外企员工 我是外资企业的总经理 我每月靠出租房屋也能有一定的收入 知识验证 瞧这一家子 网络构建1 网络构建2 1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对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正确的是 A 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B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 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 是因为社会成员收入形式的多样化 解析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是由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A当选 B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9、直接原因 与题意不符 C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符合题意 D与题意不符 不选 故选A A 基础题做一做 2 在我国现阶段 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 付出同样的劳动 获得的劳动报酬却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 A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 按劳分配所得必然要受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经济效益不同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也会有所相同 故选B项 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B 基础题做一做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10、的基本原则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刘某在私营企业工作 他获得的工资收入 王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他获得的土地承包收入 低收入居民李某从所居住社区获得的社会福利性收入 孙某在国有企业工作 他获得的工资 奖金A B C D 解析 农村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形式 其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 故 符合题意 是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所得 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故选C C 基础题做一做 4 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后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是对人类历史上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 下列对按劳分配原则理解正确的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它是社会主

11、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 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均属按劳分配A B C D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实现形式 说法正确 错误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公有制经济中 一定时期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的社会总产品 即个人消费品 说法错误 故选B B 基础题做一做 5 2016年11月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指出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以

12、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这一做法 彰显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性 体现了国家对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此举会拉大收入差距 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肯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意义A B C D 解析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体现了国家对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符合题意 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肯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意义 符合题意 故选D D 基础题做一做 6 杭州 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 土地换股权 模式得到有关部门

13、专家的肯定 土地换股权 模式的实质在于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 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 并享受分红 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有 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A B C D 解析 农民将集体土地的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 享受分红 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这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增加农民收入 说法正确 这一模式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说法错误 农民的分红收入不是劳动所得 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说法错误 故选A A 基础题做一做 1 2016年高考上海卷13 2016年4月 国务院印发通知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 科研人员兼职收入 科研成果入股分红 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 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 按劳动要素分配B 按资本要素分配C 按技术要素分配D 按惯例要素分配 解析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 科研人员兼职收入 科研成果入股分红 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 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 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 故C符合题意 AB项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的分配方式 D项不选 故选C C 高考题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