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9447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儿童随着微创概念的普及,一些传统经典手术走向微创化,腹腔镜技术也被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1,2。我科总结了 2005 年10 月至 2006 年 10 月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 125 例156 侧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5 例 156 侧,其中男 106 例,女 19 例。年龄 8 个月10 岁,平均(2.580.86)岁。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诊断 31 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为双侧疝,谓之对侧隐匿性疝,并予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1.2 方法1.2.1 麻

2、醉:所有病例采用插管全麻加骶麻。术中施行监护仪监2护,了解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1.2.2 手术:应用针式腹腔镜器械, 5 mm 30 镜,3 mm 钳。脐下缘内侧切口 3 mm,造气腹,进 5 mm Trocar 及 30 镜,脐(左或右)旁开约 5 cm 作一约 3 mm 切口,进 5 cm Trocar 及操作钳。气腹压力维持 10 mmHg,以能充分显露术野为目的。术中能发现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内环口开放,明确诊断。隐匿性疝能同时被显露(内环口开放)得以诊断,同时手术。在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穿刺,进穿刺针(头端适当加弯)作为引导,用 4 号双股丝线分别在内环口的两侧各做一半荷包,一线

3、再引导另一线,最终形成全荷包,收拢荷包,关闭内环口,腹壁内腹膜外打结,埋于皮下。切口盖以敷帖。1.3 结果 术后住院 35 d,痊愈出院。到目前为止,术后随访无术侧复发;无阴囊肿胀(女孩无外阴肿胀) 。1 例切口感染(皮下打结) 。2 讨论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是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再加上腹压增高而形成而并非因肌肉薄弱。腹股沟疝具有可复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3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一般 6 个月后很少能自愈,需要手术。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是仅做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4、,一般不做修补术。但手术需经腹股沟管游离疝囊,小儿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解剖界限与成人不同,如非专科医师操作极易造成对包绕着疝囊的精索内容物的损伤,如蔓状静脉丛、动脉、神经和输精管,甚至于发生膀胱损伤的可能,手术后可能发生切口血肿并感染、阴囊水肿或血肿、睾丸上抬等并发症,易对家长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用腹腔镜施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结扎术仅在腹腔内行疝内环高位结扎,不处理腹股沟,对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无破坏,精索内的各种结构不会造成损伤。本术式是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视野是放大的,在抓钳的协助下透过透明的腹膜进行操作,可以避免上述医源性损伤。以单侧斜疝住院的小儿部分斜疝可能是双侧的,只是一侧以潜

5、在隐匿形式存在,暂时不会在两侧腹股沟区同时出现可复性肿块,当增加腹腔压力等因素存在的时候,则可出现症状。据 Schier 等3报道,933 例小儿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 299 例(占 3204%)。国内姚干等4报道的 2500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发现 586例(占 23%)对侧内环口未闭。本组病例为 25%。对于一侧显性疝、另一侧隐匿性疝患儿,传统手术方法是必须在隐性疝出现症状后,才可以再次手术解决问题。而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压力的存在,则4可以很明确地发现隐匿性疝,而且该侧内环口也是开放的,可以一次手术发现对侧隐性疝并同时处理双侧疝,避免了隐匿性疝的再次手术。腹腔镜手术时内环口直观,

6、疝囊高位结扎确切,能够达到传统手术不能达到的高位,避免常规手术寻找疝囊困难以及可能的非高位的疝囊结扎,因而术后复发率更低。本组病例经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病例。据 Schier 等3报道,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933 例复发率为 4.3%,与传统法相似,术后并发症 5 例(占 0.5%) ,Spurbeck 等5 报道的 90 例 120 侧疝经腹腔镜治疗术后复发率为0.83%,国内姚干等5报道的 2500 例小儿斜疝腹腔镜手术后复发18 例(占 0.72%),术后并发症 13 例(占 0.5%),可见该术式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均较少。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该术式

7、具有安全简便易掌握、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是治疗小儿斜疝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参考文献】1张金哲 .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水平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3): l.52李宇洲 .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368-369.3Schier F,Montupet P,Esposito C. Laparopic ingunal herniorrphy in children : a three center experience with 933 repairsJ. J Pediatr Surg, 2002,71(3):395-397. 4姚干,李宇洲, 梁健升,等 经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沟斜 疝2500 例报告J. 江西医药,2004,39( 2 ):83-85.5Spurbeck WW , Prasad R , Lobe TE.Two-yeare experience with mininaly invasive herniorrhaphy in childrenJ. Surg Endosc,2005,19(4):551-5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