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4434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却 受热 南极 热 冷 冷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北极 1 单圈环流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被迫下沉 赤道 北极 北纬30 高 低纬度环流 低 高 低 北纬60 高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 北半球的大气环流 0 60 N 30 N 90 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 下沉 爬升 极锋 下沉 2 三圈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

2、高压带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 热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上升湿润下沉干 西风湿润信风干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 夏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 夏至日 移动规律 夏至日 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3、夏至日 秋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90 移动规律 秋分日 冬至日 23 26 N 23 26 S 66 34 S 66 34 N 0 4 气压带 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北半球 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 大致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1 在南北纬30 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A 空气在这一带大量遇冷收缩下沉B 近地面气压较低 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C 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 附近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D 空气受热膨胀 产生上升气流 2 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西北风 北面盛行东南风 该气压

4、带是A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C 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 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练习反馈 3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 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的位置 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4 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 a处的盛行风向是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1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 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冬夏季的气压状况变化会对我国的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2 马纬度 为什么常常是无风的 气压带和风带中存在气流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这会对该地区的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4 冰岛火山的喷发 导致欧洲多国关闭机场或领空 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