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93832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及2008年展望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周晓明2007年国内外经济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外钢材市场旺盛的需求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钢材行情持续高涨,市场运行稳健。2007年是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力度最大、新政出台最多的一年。为抑制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先后采取多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以维护国内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国家也在加快“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步伐,利用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来调整钢铁产业结构,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在国家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国内钢铁产业发展中的矛盾也逐步显露,在加速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的同时产

2、业集中度持续偏低、出口快速增长和贸易摩擦加剧相伴而行、在控制出口增长的同时国际钢材价格持续高涨、建筑钢材供不足需和板管比上升等矛盾同时并存。而在矛盾碰撞的同时,钢铁工业正朝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08年国内外市场仍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钢铁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市场会有所波动,但成本与需求的钢性支撑作用下钢材市场价格上行的大趋势不会改变,钢铁工业增速继续放缓,朝着量减质升和满足内需为主的方向迈进。一、2007年钢铁市场回顾“淘汰落后和抑制出口”是2007年钢铁工业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其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淘汰落后产能、出口税率调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存贷款加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3、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和钢材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国又向钢铁生产强国迈进了一步。但是从2007年国际市场需求来看,由于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中国钢材出口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大量的新增资源外流造成国内市场环境相对宽松,为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钢材的产业结构调整,钢材产业结构中的某些环节呈恶化趋势。1、原料成本和需求推动钢材价格屡创新高2007年我国钢材市场价格整体呈强劲的阶梯式上涨趋势,钢材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市场面临着较大考验,几次呈现出下挫行情,但受国内需求及

4、成本的钢性支撑作用,钢材价格屡次突出重围,继续坚挺上行。从兰格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于2007年11月底突破了2005年3月底4月初的最高历史价位,到2007年12月中旬达到最高点。12月14日的综合钢价指数为185.55点,高出2005年的历史最高记录10.41个百分点。图1兰格钢价指数走势图2007年原燃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成本支撑成为钢材价格高位运行的主导因素。虽然受上半年出口税率调整影响,年初起一路走高的钢市于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下滑,6月底跌至本轮行情的最低点,之后经过约一个月左右的调整,关税调整所投下的阴影渐渐褪色,市场原料成本的支撑及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继续

5、主导市场,重新推动钢材市场进入上行轨道,使下半年的两波涨价浪潮一波强于一波。到了年底,受市场需求走淡影响,行情呈现出回落趋势,但是下跌趋势远不及前期的上涨走势迅速,岁末年初市场下跌空间十分有限。2007年国内外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等钢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钢材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为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2007年下半年国内外钢铁企业频频上调钢材出厂价格,推动现货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成本支撑日益成为钢材市场价格高企的中坚力量。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近年受海运费成倍上涨影响,铁矿石的到岸价大幅攀升,尤其是巴西至中国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尤为突出,其中海运费的涨幅已远高于铁

6、矿石本身价格的涨幅,成为铁矿石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从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铁矿石进口到岸均价在87.75美元/吨,较2006年的64美元/吨上涨37.11%。而2007年从巴西图巴朗到北仑的海运费平均价格为58.87美元/吨,较2006年的27.93美元/吨同比上涨110.79%;从西澳大利亚到北仑的海运费平均价格为24.18美元/吨,较2006年的12.04美元/吨同比上涨100.86%。从图2可以看出,铁矿石到岸价格2007年上涨幅度最大,12月平均到岸价格为125美元/吨,较年初上涨81.16%。而2007年12月份进口平均到岸价较2001年的最低点25美元/吨翻了5倍,可见进口

7、铁矿石上涨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多大的成本压力。另外,2007年国内铁精粉市场的涨势也毫不逊色,唐山地区铁精粉的市场因供不应求,价格由年初的705元/吨一路上行,到年底升至1335元/吨,上涨89.36%。在铁矿石和铁精粉上涨同时,其它的钢铁生产用原燃料价格也在大幅度上涨,焦炭和废钢价格也均呈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见图3)。如山西太原二级冶金焦2007年底价格为1730元/吨,较年初的价格上涨60.19%;而唐山地区重废年底价格为2980元/吨,较年初上涨45.37%。铁矿石、焦炭和废钢的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钢厂钢材价格的上涨,而这种资源性原料成本的支撑作用不会在短期内失效,将支撑钢材市场价格长期高位运

8、行。图22001-2007年铁矿石月均进口价格对比图2007年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是我国钢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另一主要原因。就国内下游市场来看,造船、汽车、机械、建筑业等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均在20%以上,下游用钢行业的高速增长消耗了大量钢材;而国际市场上,新兴经济体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钢材,因此国际钢材市场在欧美市场需求下滑的同时依然保持旺盛,中国的钢材出口仍保持量价齐升的局面。2007年国内长材和板材的走势有较大的区别,低附加值的长材产品明显强于一向被看好的技术含量高的板材产品的走势,超出了业内人士的预期。图32007年国内钢铁原燃料价格走势图2007年长材(盘条和螺纹钢)产

9、品的涨势迅猛,主要原因除成本支撑外,供应偏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也是其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2007年国际长材市场需求一直十分旺盛,导致国际市场价格飚升,国际长材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价格,在国内出口关税上调后,仍存在较大的价差,难抑出口量大增,造成在其它产品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长材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近两年国家在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新建项目少有长材项目,造成长材产能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长材产品处于供不足需状态,库存长时间低位徘徊,供需不平衡推升长材价格。兰格钢价指数显示,年底国内长材价格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207.71点,较年初的最低点140.90点上涨47.42%。板材钢价指

10、数2007年的走势也持续向好,在需求等因素的支撑下,价格也于年底突破了历史最高点,但升势明显弱于长材。2007年底兰格板材价格指数最高点为159.33点,比年初的最低点134.66点增长18.32%。2007年国内外板材市场需求也十分强劲,成本是价格走高的基础因素,而需求是支撑板材走高的主要动力。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是我国的板材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新项目的相继投产,使市场上板材供应充足,总体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板材的涨势远没有长材的迅速。2、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下粗钢产量增速下降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高额的利润导致投资过热,企业分散,产能

11、迅速扩张,2001年到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平均增速高达21.14%,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却不升反降。由于相关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不建全,伴随钢铁行业空前繁荣而产生的矛盾和隐患也日益显露,钢铁产量大幅增长是建立在“两高一次”的基础上的。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环境的重要性、节能降耗问题也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步伐也在加快。为了解决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2006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厉,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力度;另外近年钢铁原燃料成本迅速上涨,缺乏规模效益、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中小型钢

12、厂因无法承受较高生产成本的重压而主动退出市场。在宏观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近两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明显下滑。2006年产量为4.19亿吨,同比增长18.48%,增长速度明显回落6.12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份我国粗钢总产量共4.48亿吨,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在4.9亿吨左右,同比增速将为17.01%左右,较06年下滑1.47个百分点。图4:近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长情况3、出口减速,目的国呈多元化趋势2007年国家下调钢材出口退税并对初级和低附加值产品加征出口的政策在下半年明显收效,使我国钢材出口增长情况得到遏制,出口增速呈回落趋势。2007年全年我国共出口钢材6265万吨,同比增长45.8

13、%,增速回落11.1个百分点。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加征较高的出口关税,有效抑制了钢坯的大量出口。2007年我国共出口钢坯643万吨,同比下滑28.9%,增带回落1.37个百分点。就板带比来说由于2007年国际长材市场需求旺盛,棒线材所占出口份额上升,而板带材的出口份额下滑,出口产品结构呈恶化趋势。前11个月我国棒线材出口总量为1527.43万吨,所占出口份额为31.39%,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板材出口总量为2589.46%,所占出口份额为44.72%,同比下滑2.65个百分点。从出口国别和地区结构来看,韩国、欧盟和美国一直是中国钢材的最大出口市场,2006年对上述地区的出口总

14、量为2160.94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占比为50.25%;2007年1-11月对其出口总量为2502.68万吨,占出口份额比例下滑到43.26%。而对非韩、美和欧盟国家的出口明显增长,2007年前11个月中国对非韩、美、欧盟国家出口的钢材共计3282.75万吨,同比增长78.47%,占总出口量的56.75%,份额同比上升7.67个百分点。其中对中东地区的出口量增幅最大,前11个月对中东地区共出口钢材819.16万吨,同比增长232.72%,占钢材出口总量的份额也由2006年的6.57%上升至14.16%;对东盟地区出口量为936.68万吨,所占出口份额为16.19%。另外,对独

15、联体、南美和非洲的出口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速分别为200.88%、126.73%和84.32%。出口国别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将明显降低钢材的出口风险。图52007年1-11月钢材出口地区份额分布图4、钢铁生产品种结构改善,板带比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钢材的生产结构明显改善。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增长,一些专用钢材产量也随着需求迅速增长。从我国钢材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7年我国长材以平均15.16%的速度在增长,而板带材在以平均31.29%的速度在增长,板材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长材的16.13个百分点。200

16、7年在我国钢材产量减少的情况下,长材、板材和管材的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板材和管材的产量增速均高于长材。2007年1-11月份我国长材总产量为2.42亿吨,日产量为66.19万吨,同比增长7.55%;板材总产量为2.23亿吨,日产量为61.09万吨,同比增长14.32万吨;管材总产量为3854.48万吨,日产量为10.56万吨,同比增长10.34%。我国的产品结构趋好,板管比明显提升。2007年前11个月的板带材产量占我国钢材总产量的43.31%,同比上升1.54个百分点;而长材所占比例为46.93%,较2006年下滑1.19个百分点。5、钢材产能过剩,出口顺差放大,贸易摩擦数量创近年来的新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材的表观消费量继续着快速上涨的步伐,但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表观消费的增速从2006年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