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3661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试卷一1.著名的数学家斯蒂芬 巴纳赫于1945年8月31日去世,他在世时的某年的年龄恰好是该年份的算术平方根(该年的年份是他该年年龄的平方数).那么他出生的年份是 _ ,他去世时的年龄是 _ .【】1892年;53岁。2.某小学即将开运动会,一共有十项比赛,每位同学可以任报两项,那么要有 _ 人报名参加运动会,才能保证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同学报名参加的比赛项目相同.【】463.如图,ABCD是矩形,BC=6cm,AB=10cm,AC和BD是对角线,图中的阴影部分以CD为轴旋转一周,那么阴影部分扫过的立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14)【】565.2立方厘米4.如图,点B是

2、线段AD的中点,由A,B,C,D四个点所构成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均为整数,假设这些线段的长度的积为10500,那么线段AB的长度是_。【】55.甲乙两地相距60公里,自行车和摩托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摩托车比自行车早到4小时,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那么摩托车的速度是 _ .【】30公里/小时6. 一辆汽车把货物从城市运往山区,往返共用了20小时,去时所用时间是回来的1.5倍,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2公里.这辆汽车往返共行驶了 _ 公里.【】5767. 有70个数排成一排,除两头两个数外,每个数的3倍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之和.前两个数是0和1,那么最后一个数除以6的余数是 _ .【】48. 老

3、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然数。第一个同学说:这个数是2的倍数。第二个同学说:这个数是3的倍数。第三个同学说:这个数是4的倍数。第十四个同学说:这个数是15的倍数。最后,老师说:在所有14个陈述中,只有两个连续的陈述是错误的。老师写出的最小的自然数是 。【】600609. 小王和小李平时酷爱打牌,而且推理能力都很强。一天,他们和华教授围着桌子打牌,华教授给他们出了道推理题。华教授从桌子上抽取了如下18张扑克牌:红桃A,Q,4 黑桃J,8,4,2,7,3,5草花K,Q,9,4,6,lO 方块A,9华教授从这18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小王,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小李。然后,华教授问小王和小

4、李,你们能从的点数或花色中推断出这张牌是什么牌吗?小王:我不知道这张牌。小李: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小王: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小李:我也知道了。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方块9。10.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每次取出2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100,那么共有 _ 种取法.【】2500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

5、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1. 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积等于10,那么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是 _ 个.【】6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

6、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2. 以下图中有五个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中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50,其中A7=25,A1+A2+A3+A4=74,A9+A3+A5+A10=76,那么A2与A5的和是多少?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