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3339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苏幕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幕遮 【原文】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 .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2、: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

3、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 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学生3:“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 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学生4:“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 学生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

4、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 要充满深情,格调轻柔,突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6、有感情齐读。 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情绪变化:烦闷-欢快-欣喜-深情 语调变化:低沉-轻快-悠长-轻柔 节奏快慢:稍慢-加快-连贯-放慢 音调高低:低-中-低 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问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 鸟雀 初阳 风荷 水面 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

5、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a、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窥”字的作用。 学生6: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学生7: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b、“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这几句描写了荷塘怎样的美景?请有散文化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8: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

6、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着。 (2)师: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学生9: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学生10:这两句词炼字功夫了得。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

7、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极富动态美。 c、“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生11: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问题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学生12: 遥:距离家乡那么远,怎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太久了,所以乡愁很浓。 旅:旅居、客居之意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

8、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3: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换位思考,拓展了词的时空,使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的反写手法.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 问题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词的主旨) 羁旅之苦,思乡

9、之愁 问题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见景生情,“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的纽带,而思乡的梦中又是“芙蓉浦”和“风荷”,情中有景。构思精当,浑然天成。 齐诵全词。四、课堂小结 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五、拓展提高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因声求气”的方法来鉴赏这首词.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赏析提

10、示: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有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

11、楼”。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六、课外作业背诵这首词;完成导与练同步作业中范仲淹苏幕遮赏析题。【板书设计】 苏 幕 遮 周邦彦 触景 生情 燎香图 烦闷 鸟雀呼晴图 欢快 雨后风荷 欣喜 梦人芙蓉浦 思乡 【教学反思】这次很荣幸能参加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奖赛决赛,这次比赛流程分为五分钟说课和二十分钟空堂上课。在课堂上我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2、让学生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鉴赏周邦彦的苏幕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由于对这种比赛方式不太适应,加上评委老师都是专家,我的压力挺大的,所以在备课时很有点紧张,上课时也没有完全放开,上课时教学思路不太清晰,教态也没有平时上课自然,甚是遗憾。不足之处总结如下:没有制作课件和运用影音设备创造课堂氛围,导致朗读环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这是一堂传统的品读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步骤和作业布置,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本来是想上一堂朴实的语文品读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加上我自己的紧张,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品读诗歌语言环节,我参考其他教案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本首词内容和情感的鉴赏,现在看来那几个问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质量,以后还是要自己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好每个程序。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一直不太满意,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此后一定努力提升文学素养。争取上好每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