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2466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 一、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知识与能力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商业等的演变特点。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

2、素。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难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四、教学方法:1.表格归纳法2.合作探究法3.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仙游街道图片和本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导语: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俗话说:“无商不活”,今天在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样都离不开商业,我们一走出校门,商业和商品的气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古代的商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有没有商业活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历程,从中思考古代商业发展的物点以及重农抑商思想的出现和影响。(多媒体

3、出示课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讲授新课】一、商业的发展多媒体打出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表格,请学生预习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根据时间提示找出相应朝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时 间发 展 情 况原始社会末期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师:首先来看一下原始社会的商业的发展情况生:产生以物易物师: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商朝时期的发展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师: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通过物品交换牟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超链接到幻灯片14 商朝的货币贝币

4、),师:那大家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讲解“商人”名称的由来: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周灭商后,统治者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因此,后人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师:那么周朝又有什么发展?生:西周“工商食官”师: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所谓“工商食官”政策,“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都在官府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他们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徒的自由中,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周朝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控制着一切重要的经济和商业。师:到了春秋战国呢?生:

5、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师:回答的很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商业方面,原来的“工商食官”政策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在官营手工业以外出现了更多私营手工业者和私营商业者。当时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那大家知道有私商的代表有哪些?生:范蠡 吕不韦师:(超链接到幻灯片16)适当讲解范蠡和吕不韦师: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十分萧条。接下来来看一下隋唐时期的。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师:这时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出 生:略师:(超链接到幻

6、灯片16“交子”图片)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的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师:那再来看一下宋朝生: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集镇夜市兴盛师:很好。(超链接到幻灯片15“交子”图片,适当讲解)师: 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而到了明清,商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呢?生:商业市镇兴起 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区域性大商帮师:不但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7、烟草、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超链接到幻灯片17电视剧照乔家大院适当讲解晋商的“诚信”精神)过渡: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城市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接着看课本第二目二、城市的繁荣师: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一个区域连称而来的。古代的城修筑的相当雄伟,面积几到几十平方千米不等,城内有大片农田和园圃等,市只是城内

8、很小的区域。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都城布局图)探究: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提问学生,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然后教师再分别出示长安和汴京的图片和材料,进行总结)1、周秦到唐(以长安为例)1)特点时间:有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坊市制)管理: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2)城市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宋代开始(以汴京为例)1)特征时间: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空间: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出现街市管理: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 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9、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汴京城里还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师:通过比较,现在大家觉得哪个城市生活更方便呢?生:汴京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简要讲解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汴京的繁华和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3、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4、明清: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

10、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过渡:了解汉唐,唐宋和明清的城市发展情况,那么对于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是持什么态度呢?对商业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又对商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多媒体出示明太祖和康熙的材料)生:重农抑商三、重农抑商1.概念:师: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师: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那么“重农抑商”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呢?生:战国时期,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2.发展历程师: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

11、于战国时期。战国以前,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的。自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提倡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这一重要抑商原则后。中国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习这种政策。如“西汉时期”就推行打击工商业的政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在这种政策下,商人遭到歧视,社会地位比较低。到了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提高了,可参军,参加科举,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呢?生:略师: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改变是促进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的重要原因。到了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不鼓励商业发展,对商人进行盘剥,实行禁止海外贸易。师:综观历代重农抑商

12、政策的发展,我们发现它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得到加强除了中唐没有加强反而有所松动,这与当时开明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商品贸易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历朝都要执行这一政策呢?3.原因(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大敢思考) 师:(1)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稳定这会秩序。(2)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3)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决定(4)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4.评价(影响):师:对于重农抑商政策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大敢思考)师:积极: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3、,有利于社会稳定。消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就古代商业发展从时间上,发展趋势,水平,所处地位等角度进行合作探究)师:1. 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不断丰富。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4. 是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课堂小结】(多媒体出示如下内容,并适当讲解)发展阶段商人城市商路政策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兴起夏商周产生都市逐渐繁荣,但经济职能不强。国内商路春秋战国大商人重农抑商发展秦汉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繁荣隋唐都市繁荣唐中期后有所松动宋元全面繁荣海路为主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城镇抑商锁国结语: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几千年的辉煌会在明清时期淡去,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顺利迈向近代工业文明?是谁造成了这种反差,是谁扼杀了强大的商业活力,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结束本课,走向下一节课去寻找答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