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2443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奴隶社会的开端,中国由此进入文明时代特点: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王畿) 外服,商王间接统治的地区-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政权特点: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较大自主权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弥漫着神权色彩(3)西周西周的分封制: 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2、,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背景:西周建立,统治疆域扩大 短期的社会动荡说明:旧的社会政治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 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巩固政权 分封制的概况: 最高统治者:周王,直接统治王畿 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 分封的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 政治上:服从周王室政令,镇守疆土,定期朝觐 经济上:交纳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军事上: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重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体现

3、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的影响:(评价) 积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消极: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分封制的崩溃: 原因: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变化,井田制崩溃 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 结果: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商鞅变法)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

4、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至周代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性质: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嫡长子权力: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祭祀权,地位最尊贵,也被称为宗子 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影响: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 保障各

5、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 与“家”密切联 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 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深远影响: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礼乐制度: 内容: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实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

6、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礼与乐关系: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 作用:“礼”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乐”使上下“和同” 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有力工具【知识拓展】1、西周的政治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组成: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 相互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精选例题】【探究一】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 当时生产力低下,征服自然力量有限,人们无法抗拒和

7、解释自然现象 商王通过宗教神化活动,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候、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摘自礼记王制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请回答:(1)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2)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

8、致这种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堂检测】1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2某诸侯年轻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姓氏起源对“陈”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其子孙有以国为姓,就是陈姓。”据此可知,陈姓源于( ) A

9、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5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7管子“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这种规定的实质是( )A划分阶级关系 B维护生活秩序 C处理人际关系 D维护等级差别8荀子儒效:“(周公

10、)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材料不能说明( )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 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10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 D都属于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周朝统治11(2011 年广东佛山高一质检)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了( ) A分封

11、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礼乐制是维护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12(2011 年东莞五校期中联考)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 岁) B四哥(14 岁)妾一(侧室)C大哥(25 岁)妾二(侧室)D二哥(22 岁)13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B C D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

12、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二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三 “宗法制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这种继统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由于西周奴隶制国家体制是与宗法制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各奴隶主贵族十分重视宗子的特殊地位,十分注意树立牢固的尊祖观念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结合材料三,归纳西周宗法制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3)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着种种寻根和祭祖活动,你怎么来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