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2404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掌握中共历次会议的内容,体会党的正确决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2以时间为序,梳理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理解其各自的意义。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

2、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预习评价】1(判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判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3(思考)“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3、”此“隆中三策”在哪一次会议上被提炼为党的理论?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农村措施(1)经营方式: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行政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措施(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管理体制: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作用极大

4、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预习评价】1(判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2(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把重工业搞活。()3(思考)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国营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时间阶段概况1992年初明确提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0月目

5、标确立中共十四大1993年确立基本框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年进一步完善中共十五大21世纪初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预习评价】1(判断)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判断)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准。()3(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6、”。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图示巧记】 伟大的历史转折【历史纵横】 (教材第54页)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这次讲话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图示巧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纵横】 (教材第56页)本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国有企业失去了活力。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图示巧记】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名师点拨】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

7、别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图示巧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误区警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体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表现。主题经济体制改革史料探究1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史料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

8、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注:“上万户”体现了其规模。“助长”体现了其分配方面的弊端。“割掉了”反映了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打击。思考依据史料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弊端: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的弊端:平均主义。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史料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9、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注:分散经营体现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发挥”、“打破了”、“转化”反映了其作用。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哪些调整?有何作用?提示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注:图片中三类企业的比重变化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变化和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思考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变化:国

10、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史论形成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1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特点(1)由群众自

11、发到政府推动,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2)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意义:经过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拓展延伸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腾飞。(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尝到改革的甜头,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名家论史 改革开放的影响观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

12、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郑永年导读:改革开放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大势的认识,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元途径,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唯一模式”或“普世模式”还原为“一种模式”,推动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史料探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史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1

13、992年)注:“资本主义也有”和“社会主义也有”反映了其观点。思考依据史料说明邓小平的观点。提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史料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注:的比重体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说明了其意义。思考(1)依据史料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多种经济成分得以和

14、谐并存,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史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注: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思考(2)依据史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史料注: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20世纪6

15、0年代计划经济和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物质生活状况。思考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提示现象:由60年代物质匮乏到90年代物质丰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市场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史论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