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2390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4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重点精讲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

2、济的进一步发展。(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深化探究材料一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思考(1)材料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2)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形成政策后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2)重农抑商。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雍正帝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光绪

3、大清会典事例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问题:清朝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影响: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工商业的管理1措施(1)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3)唐代:市的设立与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2评价: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

4、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内容(1)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3)明代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严格限制。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概念辨析“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3)

5、“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深化探究材料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思考(1)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2)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答案(1)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2)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

6、产的发展,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开始出现。2时间:明代中后期。3标志:手工业工场的出现。4特点: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地区性和不平衡性。5实质:雇佣关系。6缓慢发展的原因:压抑工商业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重点精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明清社会生产力与西欧各国相比明显落后,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2)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打击本国工商业。(3)封建地主经济的特有活力,把资本主义萌芽引向中断、逆转和夭折。(4)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5)明朝后期与清代货币制度落后,扰乱国内市场,阻碍了商品

7、经济的进一步发展。(6)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农抑商、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深化探究材料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思考(1)此处的“匠”与“主”各指什么?(2)此处所体现的生产方式在明清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匠:机工(工人);主:机户(资本家)。(2)发展缓慢。原因:封建制度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等。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材料体现出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关注农民利

8、益抑制商业发展力求社会稳定A B C D答案B解析从材料“先务于农”“易用则边境安”等信息可知,统治者重视引导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还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2“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传统观念。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在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歧视和压制。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

9、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和中国人出海。4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说:“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他所说的“大错”最有可能是指“海禁”政策的实施()A未能起到阻挡外来侵略的目的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C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源D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黄遵宪

10、”,他是晚清爱国诗人。晚清时期,中国备受凌辱,黄遵宪认为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清朝被动挨打的原因。5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答案A解析“买田置地”“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基础达标1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11、得其所欲”B(唐)“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答案D解析“商之子恒为商”意即反对商人为士,这说明商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受到歧视,体现了清朝的抑商政策。2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答案A解析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干预。3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

12、”。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选择C项。4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解析从图表中的“工场主”可知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情景应该出现在明代苏杭地区。故选D项

13、。5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表明,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这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能力提升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

14、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法律和现实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7“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海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沿海商人铤而走险,走上为寇的道路,故A、B、C三项都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材料虽然表明了“海禁”政策的弊端,但没有明确表示应当废除该政策,因此,D项错误。8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