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235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8:50:07 数学吧整理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中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开始,也是学好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鼓励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分析题意,找准单位1是,并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关系式,是学习本内容的关键。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很强,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

2、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李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李老师通过

3、引导学生找单位1,写出乘法关系式,以及两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做铺垫。理解准确找出单位1,写出乘法关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解题思路,就是用乘法列式计算或用方程,除法计算的算理。然后出例如题让学生尝试完成,讨论生成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在上课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准确的找出单位1,也能正确的写出乘法关系式。说明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在复习用乘法解答分数应用题中,回答为什么用乘法列式计算部分同学能很好的说出算理。就是根据关系式,也就是体重的4/5是多少。体

4、重是35千克,就是求35千克的4/5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在这里的教与学的各环节比较顺利。【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 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完成情况,小组讨论。主要讨论算理。在讨论时老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因此在让学生汇报时,首先读题,找单位1,写乘法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说明由于没有告诉体重,因此我们设体重为x,列出方程,并进

5、行解答。学生的回答是相当的完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而且学生的板书也很清晰。在下面的环节,学生汇报用除法进行计算。老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通过同学的回答,学生的补充,可以说也应该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就是根据除法的意义。知道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后面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学生2845=35并依次说明为什么除以4,为什么 乘以5的算理。在很多学生还不明确的基础上,一个学生补充用画图的方法说明除以4乘以5的道理。可以说,这是本次课的亮点,是学生生成的知识。说明少部分学生已经真正理解了分数应用题,能这样解答可以说他不限于乘法应用题或除法应用题了。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已

6、经调动起来了。在后面的练习中,通过当堂检测,学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总之,这节课表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李老师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1、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教师可以再少一些的介入学生的回答。2、板书可以更有条理些,让学生通过板书理解关系式的重要性。3、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强化线段图,强化乘法关系式。这样学生理解会更明了一些。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7、。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最后的两种类型题的对比可以放手让学生理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

8、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5、由于时间的仓促,课堂小结不明了。解题过程中,关系式和解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解题还存在一种模仿,因此在对比练习中,将乘法应用题用除法来解答。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