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2342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最正确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一】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伊镇滔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

2、会好一些。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二】积极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另外

3、,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么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那么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

4、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那么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三】大胆发言的习惯。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

5、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以下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以下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在回答以下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

6、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以下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

7、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

8、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

9、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

10、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要练说

11、,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