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2097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答案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7、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2、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

3、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雨巷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我希望逢着,

4、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6、再别康桥时写诗人动作的诗句:悄悄

5、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7、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8、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9、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荆轲刺秦王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6、一去兮不复还!2、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4、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记念刘和珍君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

7、它、正视它的句子: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批判 “庸人”的句子: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3、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句子: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4、揭露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诬蔑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中伤的句子: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5、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

8、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高中语文必修一 古代文化常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

9、、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

10、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11、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奇妙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