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209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

2、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2、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2、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3、通

3、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目标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目标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导入示标 三导问题学做思一、巨炮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上,由封建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材料一: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

4、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说明林则徐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一) 地主阶级抵抗派1、 林则徐探究: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你会怎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向西方学习 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策,抵抗列强侵略;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5、“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2、 魏源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思考:(1)材料作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师夷长技以制夷”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1)作为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但是他们都是

6、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 所以,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二)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7、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探究:1、李鸿章对西学的主要态度观点是什么?和林、魏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都代表地主阶级2、结合政治史谈谈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失败? 甲午战争失败 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文化。根本原因: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材料五: 思考: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为什么?学做思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康有为材料六: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

8、把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康有为难点探究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思想=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进+进化论)难点探究2: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1)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2、梁启超3、谭嗣同材料七: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4、严复材料八: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阅读探究: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归纳总结: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

10、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材料九: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举人领导 “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农历戊戌年)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103天的变法维新,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废除八股,开设学校,提倡西学等;9月21日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除了开设西方学校以外,其他新政都废除,标志着“百日维新”失

11、败。思考:维新变法运动是不是彻底失败了?为什么?政治方面:是一次爱国救亡的爱国政治运动(爱国性)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进步性)思想方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启蒙性) 三导问题学做思三、走向共和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 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达标检测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

12、,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D)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 C D3、(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D)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反思归纳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关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