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2077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台一中2017年秋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

2、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

3、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

4、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

5、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

6、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以上和57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C在西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

7、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掌 眼刘志学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

8、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比如说京城里的宣统爷退位、从陈州府起家的洪宪大皇帝被气死、冯玉祥打下开封等等,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的高祖是穿四爪正蟒袍的贝勒爷,到他这一辈儿,才搬来开封府。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瞜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

9、国寺后头的寺后街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咕噜咕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二二百块现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

10、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行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从黄河北岸调兵,在骑河镇以南的贯台口架浮桥。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镇上的人都逃了,但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

11、,有请!”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那幅画,是新活儿!”

12、金辨芝忽然说。“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有删改)4.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一口的里城音

13、儿”等外貌描写充分体现了旗人金辨芝的风采神韵。B.金辨芝为古道青藤图“搭个眼儿”时“只看不语”这一细节为小说结尾揭示画作是“新活儿”埋下了伏笔。C.金辨芝擅长鉴定字画,明知画作是赝品,却做出了违心的判别,是出于对朋友的保护,怕陈四仙得知真相有性命之虞。D.小说写金辨芝有“一双法眼”、看画也看人,到最后“刺瞎了双眼”,在照应题目的同时,塑造了金辨芝的光彩形象。5、文中画线句子着重描写了陈四仙的呼吸,请逐一分析其内涵。(5分)6、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金辨芝刺瞎双眼这一情节的设置并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央视节目朗读

14、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朗读者节目总导演田梅、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导演荣毅参加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之“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朗读者现象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说:“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单世联则表示,“朗读者”的读书场景是非常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不过这种高雅有时会对别人产生排斥感,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优越感,两者都不利。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15、影视评论家毛尖直言,朗读者这一节目无限的用镜头逼打眼泪,“太潮湿了”。在她看来,朗读者如果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从美学上说,应该有一种更克制的追求。(摘编自董卿现身母校,与专家学者聊“朗读者现象”)材料二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摘编自江德斌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材料三谈起综艺节目,人们首先想到跑男、歌手、亲子、小鲜肉,还有真人秀,鲜少有人会想到文化。其实,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就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