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2066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5月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何文清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 150分 2017.5.22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流水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

2、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代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官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

3、朝的北魏拓跋嗣(魏明元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

4、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太祖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的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污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

5、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编自“中华励志网”)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B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和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C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反贪反腐。D汉代建立刺史制度,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信臣巡视地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就

6、是动员、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参与反腐。B作为制度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C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D民告官,对于防治腐败,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于是“制度反腐”应运而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贪官贪赃,法官枉法,也与普通人同样处理。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C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

7、斗争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D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二、古诗文阅读(47分)(一)古代诗歌鉴赏(9分)4.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

8、感情绪。5.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

9、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道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被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

10、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

11、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大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注】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勘合:验对符合的文书凭证。彝典:常典、旧典、旧例。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帝祟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

12、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吏部为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C服阕的意思是服装缺乏,“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却无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D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

13、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叫谥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朝廷记录下来作为定例。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要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扬名。刘规、刘春、刘彭年等皆为进士,均身居高位,战功卓著。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奏上,

14、罢赍茶,卒与诰命。(5分)(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江城相连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B“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意丰富,给人想象空间。C“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D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 同乡伙伴的境E尾联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顺利建立功名,一反上文低沉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1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6分) 答:(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 ”这样一个生活细节,烘托出了周瑜“ ”的年轻将领形象。(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_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