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2056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历 史试 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一集备组审核人俞碧珠班级 姓名 座号 第I卷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 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 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2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2、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3孟子梁惠王下有这样一段记载:齐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孟子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这主要体现出的孟子的思想是( )A人性本善说 B倡导”养浩然之气” C“仁政”学说 D以礼治国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

3、”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5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6.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

4、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7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主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不被统治者接受 B、三种主张都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C、孟子和黄宗羲都反对君主专制 D、三种主张都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产物9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

5、“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10.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 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克己复礼 D.依法治国11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

6、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12.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13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

7、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春秋 D山海经14.“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A 写意画 B 风俗画 C 山水画 D 宫

8、廷画15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复杂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1620、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宣传实业救国思想传播经世致用思想A B C D 17.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

9、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10、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19、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20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

11、 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1.“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2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

12、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23.“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新文化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里的“社会现实”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A

13、BCD25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26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27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