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2047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教具准备】图表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引入)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师

3、: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师: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输送和交换热量。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由于

4、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活动)活动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赤道低气压极地高气压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 赤 道 低 压 带中 纬 西 风 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低 纬 东 风 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

5、面形成低压北纬30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气流堆积下沉北纬300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赤道热,空气膨胀上升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师:在书中36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生:(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师:(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

6、头、高低气压的位置)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过渡)师:很好。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低纬环流: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来

7、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

8、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

9、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风带。(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生:(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10、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的呢?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生:是太阳直射点

11、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季节时所在的位置)师: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生: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页就没有了季节移动。(过渡)上述气压带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第2课时)(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师:

12、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投影)书页活动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师

13、: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师:为什么?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副

14、 热 带 高 压 带副 极 地 低 压 带一月切断七月切断低低高高高低(投影)图示和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投影)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生:(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分析归纳)(投影)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生:(回答填表)师: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压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结束(布置作业):、书38页活动2:制作三圈环流模型。(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利用硬纸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书41页活动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然后采取小组代表汇报的办法,既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又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结果: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假设:地球自转,地表均一结果:三圈环流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活动与探究】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东亚季风活动或探究的内容:()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风?形成原因是什么?()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判断理由是什么?()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