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2004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6章 测试题-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S5U2018年高考数讲练测【新课标版文】第六章 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广西南宁三中、柳铁一中、玉林高中2016届高三9月联考】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求( )A. 19 B. 20 C. 21 D. 22【答案】C【解析】等差数列中, =2,则故选C2. 【改编题】等差数列的前11项和,则( )A. 18 B. 24 C. 30 D. 32【答案】B3.【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9月调研考】已知等比数列中, ,则的值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所以.

2、故选D.4.【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 ,则( )A. 63或120 B. 256 C. 120 D. 63【答案】C5. 【改编题】已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的前12项和为( )A. 211 B. 212 C. 126 D. 147【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KS5UKS5Ua1=1,a2=2,a3=a1+1=2,a4=2a2+0=4,a5=a3+1=3,a6=2a4=8即其奇数项构成了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而其偶数项则构成了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该数列的前2n项的和: ,令可得: .本题选择D选项.6. 【江西省上饶市20

3、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数学】已知数列的前 项和记为 ,满足,且,要使得取到最大值,则( )A. B. C. 或 D. 【答案】C【解析】由于,故数列为等差数列,依题意有,所以,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故或时取得最大值.7.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文)】已知数列 为等比数列, 是它的前 项和,若 ,且与的等差中项为 ,则KS5UKS5UA. 63 B. 31 C. 33 D. 15【答案】B【解析】又 ,则 , , ,选B.8.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在圆内,过点有条弦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最短的弦长为数列的首项,最长的弦长

4、为,若公差,那么的取值集合为( )A. B. C. D. 【答案】AKS5UKS5UKS5U9. 【福建省三明市2017年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A. B. C. D. 【答案】A【解析】数列an满足a1=1,an+1an=2n(nN),a2a1=2,解得a2=2.当n2时,,数列an的奇数项与偶数项分别成等比数列,公比为2.则.本题选择A选项.KS5UKS5U.KS5U10.【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一组数据共有7个数,记得其中有10、2、5、2、4、2,还有一个数没记清,但知道这组数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依次成等差数列,这个数的所有可能值的

5、和为( )A. B. 3 C. 9 D. 17【答案】C【解析】设没记清的数为,若,则这列数: ,2,2,2,4,5,10,平均数为,中位数为2,众数为2,所以, ,若,则这列数为2,2,2, ,4,5,10,则平均数为,中位数为,众数为2,所以,若,则这列数为 2,2,2,4,5, ,10,或 2,2,2,4,5,10, ,则平均数为,中位数4,众数2,所以,所以-11+3+17=911.【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文)】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中,前项和为,当时,有,则A. B. C. D. 【答案】A【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当时, ,当时, ,联立方程组得,可得

6、,所以,故选A.12.【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8月调研考试数学(文)】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则问题:“今有良马与弩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一十三里;弩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弩马.”则现有如下说法:弩马第九日走了九十三里路;良马前五日共走了一千零九十五里路;良马和弩马相遇时,良马走了二十一日.则以上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个A. 0 B. 1 C. 2 D. 3【答案】B2、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5月考)数(文)】如图,根据图中数

7、构成的规律, 所表示的数是_【答案】144【解析】根据图中的规律可知,故填:144.14.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数学(文)】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数列的公差为_【答案】2【解析】由题意得 15.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已知正项数列满足, ,数列满足,记的前项和为,则的值为_【答案】216.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数学(文)】中国历法推测遵循以测为辅、以算为主的原则.例如周髀算经和易经里对二十四节气的晷影长的记录中,冬至和夏至的晷影长是实测得到的,其他节气的晷影长则是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计算得出

8、的.下表为周髀算经对二十四节气晷影长的记录,其中寸表示115寸分(1寸=10分).节气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晷影长(寸)13575.5节气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晷影长(寸)16.0已知易知中记录的冬至晷影长为130.0寸,夏至晷影长为14.8寸,那么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应为_寸【答案】82【解析】由题设等差数列的首项,则公差,所以,应填答案。3、 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文)】已知等比

9、数列的前项和为, , ()求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 ,可得,从而解得;()由()得,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求和即可.试题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知,故有,即,即,即,解得,则() ,得, 18.【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已知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由题知数列是以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然后根据等差数列通向求法即可得结论(2)由题先得的通项,根据等比性质先得通项,因此

10、,再根据分组求和即可试题解析:解:(1) 由题知数列是以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9.【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已知函数(),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在图象上,且的最小值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答案】(1).(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 的值,从而可得,进而可得结果;(2)由(1)知 ,裂项相消法求和,放缩法即可证明.试题解析:(1),故的最小值为.又,所以,即.所以当时, ;当时, 也适合上式,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证明:由(1)知 ,所以 ,所以.20. 【河南省息县第一

11、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 及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可得 ,计算即可;(2)时;利用分组求和与等比数列求和, 通过 ,可得 ,利用错位相减法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即可.试题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得由,得或,数列为正项数列, ,代入,得, .()由()知当时, ,此时 ,当时, .当时, .综上可知,数列的前项和21.【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数学(文)】已知数列满足 ,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 ,设数列的前项

12、和 ,证明 .【答案】(1)(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题中所给的递推关系累加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2)裂项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由前n项和的解析式即可证得结论.试题解析:解:(1)由于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 ,可得 ,则,因为,故.22.【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已知数列中, , (, ).(1)写出、的值(只写出结果),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若对任意的正整数,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累加法求通项即可(2)由题可知求和用列项相消法 ,求出的最大值解不等式即可 (2) ,则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KS5UKS5UKS5U 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