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691999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总结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生物上册各单元的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蔡良锋 2017年9月5日一 、教材分析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

2、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能力目标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情感目标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

3、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难点: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五、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

4、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3、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4、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方面的东西,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抓问题关键,进行深入分析6、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六、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共8课时 第一章 认识生物3课时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2课时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课时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5课时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课时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5、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个单元主要围绕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展开,通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从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等不同水平学习,本单元是后续单元的基础。在这单元中 ,细胞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这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了解细胞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同时,本单元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比较多: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因此本单元另一个

6、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二、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非常强烈。2.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低,但模仿能力较强。3.初一学生自制力较低,容易违反纪律,尤其是实验课。4.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注意力分散,因此本课主要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物体进行教学。三、教学策略1.针对初一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非常强烈的情况,可拓展观察其它植物细胞的内容。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细胞材料。教师事先对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有所了解,给学生一个取材的范围。这样,一方面便于课上辅导。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问题。2.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的情况,

7、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演示一下如何使用显微镜以及如何制作和观察玻片标本。另外,要注意告诉学生一些实验方法和技巧。如:调焦找物像的技巧、玻片标本染色的技巧。3. 针对初一学生自制力较低,容易违反纪律的情况,可在实验课前,反复强调纪律对实验课的重要性。尽量将纪律问题解决在实验课前,对于问题学生要提前做好工作。在教学过程遇到突发事件,尽量要冷静,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再看问题如何处理。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生命科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2.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8、。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4.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5.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6.说明单细胞生物体是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7.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二)、能力目标1.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并能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3.提高自身观察、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

9、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具备团结协作意识、养成求实严谨的作风。五、 教学实施1. 法无定法。自己要注意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有的显微镜实验可以合并,如植物细胞的观察,口腔上皮的观察可以安排在同一课时,一起观察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方式不一定是全探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验证或半探究。2.课时安排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共14课时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8课时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2课时第二节植物细胞 *实验2课时第三节动物细胞 *实验2课时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

10、体 6课时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课时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第四节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1课时备注、在使用显微镜时,有的学生光对得不好,不知道光圈到底应亮到什么程度。自己可借助墙壁、开着的灯管这一类东西来形容,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有的学生总找不着物像。可告诉学生物镜距载物台1厘米左右的时候,镜头的高度就差不多了。这时,很可能在视野中看到杂质。看到杂质后,就先不要升镜头了,应移动玻片标本找到物像。如果物镜模糊,稍稍动动准叫螺旋,将物像调清楚就可以了。、告诉学生一个染色技巧: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将装片倾斜,把吸水纸放在装片较低的一端,将碘酒从

11、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过来。、 做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用青萝卜代替黄瓜,效果更好一点。青萝卜比较容易刮取果肉,也比较好保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青萝卜的果肉细胞比黄瓜也稍微清楚一点。用牙签挑取少许西红柿果肉做这个实验,效果非常好。、 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效果不错。显微镜下,至少在20分钟之内,用肉眼看不出细胞有任何变形,也看不出与使用生理盐水有任何区别。、保存草履虫的方法还是用从网上查询到的方法:将草履虫培养液自然晾干,使草履虫休眠;需要草履虫时,再加水,使草履虫解除休眠。培养草履虫时,除了加自来水之外,还可加些河水、捆菜的稻草、肉汁,这样,草履虫会生长得更好。可以多培养

12、几盆,每一盆的自来水、河水的比例、肉汁的种类要有所区别。实验时,哪盆草履虫培养得好,就用哪盆。要注意提前培养,以尽量避免天气(如果天太凉,草履虫的活动会受到影响)、节假日、学校活动对实验的影响。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教材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删减掉不必要的形态结构等记忆性知识,重在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

13、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主要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基本类群;2、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3、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

14、力目标:1、完成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全过程的探究活动;3、发展在植物栽培等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2、理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价值;3、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活动。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基本类群;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2、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3、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活动。四、教学措施:1、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2、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