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1711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一】填空1、甲数是16,乙数是20。乙与甲的比是 ,甲与乙的比是 。2、甲是乙的3/5,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3、甲比乙多1/3,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4、乙比甲少1/8,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5、甲与乙的比是2:3,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6、甲与乙的比是2:3,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7、一杯水,盐占盐水的1/10,盐和水的比是 。8、45分:5/3小时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9、某班男女人数比是:,假设男生有人,女生就有 人。10、某厂男工人人数的1/3相当于女工人人数的1/2,男女工人人数比是 。【二】应用题1、红白粉

2、笔共有36支,红粉笔与白粉笔的比是4:5。红、白粉笔各有多少支?_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2。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按边分是什么三角形?_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_4、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60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1:1。这个纸盒的体 积是多少?_5、六年级三个班共有95人。六1班有33人,六2班和六3班人数的比是16:15。六2班和六3班各有多少人?_6、六年级三个班共有86人,一班与二班人数的比是5:4,二班与三班人数的比是3:4。三个班各有多少人?_7、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46

3、,甲与乙的比是2:5,乙与丙的比是4:9。求甲、乙、丙各是多少?_8、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5:9。这三种树共有129棵。桃树、苹果树、梨树各有多少棵?_9、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梨树比桃树少204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_10、水果店梨大西瓜与小西瓜的比是6:5。大西瓜比小西瓜多11个。大西瓜与小西瓜各有多少个?_11、母鸡生蛋。花母鸡比白母鸡少生3个蛋,花母鸡与白母鸡生的蛋的比是 3:4。这两只母鸡共生了多少个蛋?_1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2,丙数是甲数的 3/4 。甲乙丙的和是87,求甲、乙、丙各是多少?_13、故事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7,故事书

4、相当于漫画书的3/2。这三种书共有600本。三种书各有多少本?_14、饲养场养的黑兔比白兔多 1/4,白兔与灰兔的比是8:9,黑兔、白兔、灰兔共有54只。这三种兔子各有多少只?_15、甲数的1/3和乙数的1/2 相等,甲、乙两数的和是120,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_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

5、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

6、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6、某村粮食喜获丰收。收获小麦、水稻、玉米共64万吨。小麦是水稻的1/3,玉米比水稻少 1/5 ,这三种粮食各多少万吨?_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