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691701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处总结 课程处主任干啥的 本学期,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课程处以“加强教学督查,提高教学质量,实施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提质量1.教学常规,强化督查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保障常规工作的高效落实,课程处在教学常规上面狠下功夫。具体工作如下:(1)常规过关上纲上线本学期安排的教学常规过关项目是侯课和午读,课程处专门设计了教学检查记录表、违反教学常规统计表,课程处三位主任一周五天进行明确分工,保证每天都有课程处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教师群中公布,对出

2、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校教学常规规范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执行。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校老师都能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一学期下来违反教学常规人员只有4人次。对于本学期的候课和午读两个过关项目,一次不过关,那就二次过关;二次不过关,那就三次过关一直到过关为止。宣布过关的班级,课程处还经常进行抽查,决不允许“反复”的问题发生。现在合小校园里上课的第一遍铃声后诗声朗朗,老师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每个班都设有图书角,中午学生到校后都能拿出课外书安静有序的阅读。(2)抽查普查双管齐下为了随时了解老师们的教学六认真等常规情况,本学期我们课程处针对语、数、英、常的六认真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办法。有

3、时抽查一个年级、有时每个年级抽查一个班、有时抽查一个学科让随时准备检查变成常态。提前备好课、及时批改作业已经变成合小教师的习惯。在抽查的基础上,课程处每个月的月底还组织人员进行全学科的教学普查。以学科为单位及时公布检查结果,限期整改,二次复查。2.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质量的提升工作一直是课程处的重中之重,具体做法是:(1)课堂教学随机督导为了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本学期课程处继续成立以学校领导及部分骨干老师组成的课堂教学常规督导组,做了详细的督导安排,要求每个月至少听所安排年级老师的课堂3节。采取不打招呼、随机进入课堂,听常态课的方式进行。课后还要求及时与上课老

4、师进行交流,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法。课程处采用检查听课笔记、走访上课教师、学生的方式进行检查。据检查,大部分骨干老师都能按要求进行听课指导。(2)质量调研扎实进行在各级部的积极配合下,本学期课程处成功组织了两次单元过关检测、各学科期中期末质量调研、语数英素养竞赛等活动,为更有效的发挥每次质量调研的作用,课程处在每次检测后对差距较大的任课老师进行课程处约谈、组内帮扶、二次检测等方法进行跟踪,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还增加了学科抽测项目,尤其是学期末,加大了学科抽测力度,采用不打招呼的方式利用早读、晚辅时间随机对班级学生进行抽测,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我们还对常技科老师的工作情况也

5、进行了量化考核,对常技科的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细化,加大了考核的面积,从而更为合理、全面地体现老师的教学成果。二、队伍建设促发展根据我们合肥路小学有经验的老教师少、校聘教师多的的现状,我们课程处未迅速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专门设置了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活动,具体如下:1.专项培训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办学品质,课程处利用“合小讲坛”为全体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们以周为单位安排各类学习与培训。九月份我们分别安排了综合处、德育处、课程处的负责人分别从教学、常规、德育方面带领老师们进行宣讲与学习,让新老师们了解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行使好自己的权利

6、,更合理合矩做事情,提高工作效率。学教一体模式是我校课改的一大亮点,它的核心是“以学定教”,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让新老师们能对我校的课改模式有深入的了解,十月份课程处邀请仇高兴校长亲自带领老师们解读课改模式要领。学习结束后我们还针对课改方案进行了素养调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十一、十二月份,为了调动广大教师教研热情,课程处邀请了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做的比较好的老师(陈坚、孙洁、吴洁)到台上来分享他们的教学心得;邀请了刚从教海探航盛典归来的孙洁老师分享学习心得;课程处结合德育处邀请了优秀班主任孙洁、邵青,从而让老师们互相学习,汲取好的做法并将之融入到平常的教学之中,提升教学品质。2.青蓝工程

7、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课程处开展了以“匠心传承,砥砺前行”为主题的师徒结对活动,旨在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活动通过师徒结对,徒弟向师傅敬茶,师徒宣誓,徒弟才艺展示等环节将气氛推向了高潮。课程处于中期分别调研了师徒们的互相听课情况及徒弟成果汇报,每位徒弟都能认真准备,虚心向师父请教,基本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学期末我们收取了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及量化考核表,并根据考核标准评选奖次。3.教师考核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基本功训练,打造

8、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本学期课程处开展了新教师基本功粉笔字、钢笔字比赛活动。由学校统一编号,统一时间,统一内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此项活动营造了老师们练习基本功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老师们对基本功的练习,大大提高了新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了让新老师们能对我校的课改模式“学教一体”有深入的了解,仇高兴校长亲自带领老师们解读课改模式要领。学习结束后我们还针对课改方案进行了素养调研,以边读边讲边做的形式完成,巩固课改方案,落实于笔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课题研究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能促进老师自身素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能为老师的成长赋值。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正工作扎实、稳

9、步地深入推进。本学期,我校组织老师申报了个人微型课题,加强了个人专业化成长;一个省级立项课题开题并进行了中期论证,一个省级课题在主持人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五个省级电教课题开题,一个市级课题即将开题。 5.论文撰写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师陶杯”以及“教海探航”的论文撰写。在 “蓝天杯”教学论文竞赛中,我校五位老师获二等奖,一位获三等奖。“教海探航” 三位老师获三等奖。“杏坛杯”一位获二等奖,一位获三等奖。三、学生活动促成长本学期,课程处先后开展了多项学生活动:优秀暑假作品展、英语文化节、拼音王国、数学王国等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成长。1.优秀暑假作品展 虽然上一学

10、期合小只有一年级一个年级,但是在张蓓蓓老师的组织下,二年级每个班都能精心上好“优秀暑假作品”汇报课,并制作了精美的学生作品展板。2.英语文化节本学期组织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素养为总目标,以全体学生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及能灵活运用英语语言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节活动,为不同年级量身打造相应的活动:一年级英语歌咏比赛;二年级英语词卡设计比赛;三年级英语字母书写及设计比赛;四年级英语句子书写及贺卡制作比赛等,我们将优秀的作品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学英语、用英语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3.学科特色活动为全面了解一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掌握情况,促

11、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课程处协同一年级组开展了汉语“拼音王国”游艺和“数学王国”游艺两个学科活动,一年级全体老师在王文娟、孙洁两位组长的引领下,精心设计了游艺活动的方案。语文活动设计了“音乐格格屋”“气球飘飘屋”、“稻草人的帽子”、“天生一对”四个游戏闯关环节;数学活动设计了“幸运格格屋”、“我说你猜”、“魔法反转”、“风车转转乐”等挑战环节。各位老师与家长志愿者们一起,亲手制作活动道具,参与活动过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四、信息技术共提升1.技术培训本学期为转变思想,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努力打造掌握新技术教学手段的教师群体。课程处多次利用合小讲

12、坛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为老师们普及智慧课堂概念,提高认知水平。2.操作过关为加强老师多媒体操作技能,切实转变部分教师“怕麻烦”的思想,我们还开展了多媒体操作过关考核,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年级、学科录制一段微课,课程处组织人员评分。促进了每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同时还通过年级组骨干老师示范,集体教研、备课活动研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推动课堂上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应用,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业务水平,不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五、反思不足求改进1.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一学期以来。通过月测、期中、竞赛、区抽测等成绩可以看出,我校的教学质量只能达到区级中等水平,教学质量急待提高。2. 师徒结对管理力度不够开学初课程处花了大力气组织了师徒结对仪式,但在后期的管理中较为松懈未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师徒工作积极性。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研修一体化网络平台及资源还未构建合小的信息技术设备是一流的,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研修一体化网络平台及资源还没有构建成功,下学期课程处将继续以培训交流为桥梁,快速构建合肥路小学课程整合教师团队和课程整合技术支撑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