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1612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23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北师大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PARTTWO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课时主题 伴随中国人民反侵略 求民主的政治运动不断深入 中国社会在经济 教育 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之后 一批仁人志士如张謇 荣氏兄弟和范旭东等奉行 实业救国 的理念 致力创办近代民族工业 使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艰难环境中得到了发展 也为中国民族经济近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民国成立前后 社会上出现了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呼等变革 中国人的面貌焕然一新 继西

2、方在华创办中文报刊之后 报刊社和出版社等近代文化机构纷纷出现 与此同时 新式学堂的兴办 学制的改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推动着近代教育的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 近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家 他们融汇中西 推陈出新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考点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状元实业家 张謇 1 弃官经商 清末状元张謇受 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响 为 求国之强 弃官经商 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 2 张謇创办的企业形成了一个产业庞大 资本雄厚的大生集团 人们称他为 状元实业家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扩张 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困难 加之张謇投

3、资过多过快 导致大生集团于1925年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趋于衰落 2 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荣氏兄弟 1 创建 20世纪初 荣宗敬 荣德生兄弟看准时机 于1902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辛亥革命后 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 逐渐成为 面粉大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们在上海创建了申新纺织厂 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 棉纱大王 2 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为解决财政困难 加大了对民族企业的盘剥 向荣氏进行巨额摊派 加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荣氏企业负债累累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时 荣氏企业的设备或被毁坏 或被军管 抗战胜利后 荣氏企业也远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上海解放前夕 荣德生反对迁厂逃资

4、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留下了一大笔宝贵财富 3 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 1 1915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生产出我国的第一批精盐 打破了英国和日本商人对中国精盐市场的垄断 2 20世纪20年代初 范旭东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 永利制碱公司 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 3 20世纪30年代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侯德榜任公司总工程师 4 范旭东的化学工业因日本全面侵华而遭到严重的打击 但是 范旭东对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决心毫不动摇 坚持在大后方重建自己的事业 他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 推进了大西南建设 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1 剪辫放足 1 剪辫 1912年3

5、月 孙中山颁布剪辫令 要求留有发辫的男子 限期剪去象征清王朝的辫子 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2 放足 晚清许多有识之士发动了反对缠足 崇尚 天足 的运动 维新运动时期 康有为 梁启超等创立不缠足会 辛亥革命后 政府非常重视禁缠运动 孙中山还下令内务府通令各省 一律劝禁缠足 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放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考点二社会习俗的演变 2 服饰的变化 1 清末男子传统服装为长袍马褂 到民国初年 西装开始流行起来 孙中山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 中山装 2 晚清时期女子传统服装为宽袍大袖 民国初年 民国妇女的旗袍 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 对传统旗袍加

6、以改进 使其更加称身合体 旗袍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3 礼仪的革新 1 民国政府废除了 大人 老爷 等清官场的称呼 规定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民间普遍称呼改为 先生 或 君 2 民国时期 许多地区简化了传统婚仪 创造出新式婚礼 新式婚礼简单隆重 逐渐得到推广 1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 新式报纸的出现 现代出版机构的成立 促进了新思想 新文化的传播 2 著名报纸有 申报 大公报 东方杂志 等 申报 于1872年创刊于上海 是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 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3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以 倡明教育 开启民智 为宗旨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和发展有利于知识的普

7、及和文化的传播 2 新式教育的兴办 1 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为了培养洋务人才而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 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 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光绪帝下令开设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考点三文化教育的进步 2 1904年 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推行新式教育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 到民国时期 新式学堂逐渐发展起来 3 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9月 张之洞 袁世凯等上奏朝廷 请求停止科举 以便推广学堂 清廷诏令停罢科举 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废除

8、 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考点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1 文学家鲁迅 茅盾 1 鲁迅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的 狂人日记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鲁迅的杂文批评时政 揭露黑暗 伸张正义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通过 阿Q正传 祝福 等小说塑造了阿Q 祥林嫂等一批艺术形象 对劳动人民抱以深切的同情 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茅盾 茅盾很早就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活动 20世纪30年代他创作的 子夜 等小说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2 画家徐悲鸿 齐白石 1 徐悲鸿 他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与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相结合 创造

9、了新的中国画艺术 他擅长以马喻人 托物言志 代表作 奔马图 九方皋 愚公移山 等 既表现了他杰出的绘画才能 也饱含着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2 齐白石 他在继承国画传统特色 力求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把古代传统的文人画风与淳朴的民间艺术相结合 将诗 书 画 印等融会贯通 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风格 他的画作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雅俗共赏 3 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 1 聂耳 代表作 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2 冼星海 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 气势磅礴 极具感染力 重难拓展 拓展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意义 大众传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提高了人们的文明程度 也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总之 大众传媒的兴盛 对中国近代的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等方面均了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