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149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60分)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布局2.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大气 污染 区域规划 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水文地质A. B. C. D. 3. (北京 2016) 在建的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在贵州省平塘县的一“大窝凼”(平塘人对于类似农家大锅的洼地地貌的形象称呼)处。初步探寻适合修建望远镜台址的“大窝凼”所

2、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数字地球 D. 地理信息系统【答案】1. A 2. B 3. A【解析】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题干地理信息图层涉及有水系、地形、土壤、居民点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与它们的相关性不明显,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应该与交通运输、人口数量有更密切联系,故B、C、D项与信息图层相关性不密切,只有耕地分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故选A。2. 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深埋垃圾场选址考虑水文地质

3、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造纸、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无关。故选B。3. 遥感具有获取地理事物信息的功能,探寻适合修建望远镜台址的“大窝凼”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故选A。4. (上海 2015高考题) “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网上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 ) 交通 人口 集聚 地价A. B. C. D. 【答案】C【解析】考查电子商务活动。5. 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黑土 B. 江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C. 内蒙古东部干旱区

4、温带草原 D.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生长期长【答案】A【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江南丘陵属红壤发育,内蒙古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地势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故选A。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6. “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7. “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8.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5、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答案】6. A 7. C 8. B【解析】考查“红色荒漠”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6. 江西中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红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所致。A正确。7.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其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是流水侵蚀作用,即水蚀作用为主。C正确。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 全球变暖 B. 臭氧空洞 C. 土地生产力丧失 D. 砍伐树

6、林10.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渡垦殖 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1. 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的核心是( )A. 禁止一切资源的开采 B. 突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部移民C. 消除贫困 D. 加大科研力度,增加某地区降水量【答案】9. C 10. B 11. C【解析】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核心。9. 荒漠化是由于一切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故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10. 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当地主要生产活动是放牧,过度放牧能造成呼伦贝尔草原等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形成荒漠化。故选B。11.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

7、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过度耕作、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帮助当地人们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C。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 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因为( )A. 热带

8、草原 B. 热带雨林 C. 亚马孙河 D. 亚马孙平原13. 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 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14.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 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 东南亚、欧洲、南美洲C. 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 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答案】12. B 13. B 14. A【解析】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及分布。12. 森林生态系统中中生活着大量的绿色植物它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

9、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因为热带雨林。故选B。13. 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14.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故选A。岛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

10、壤约16亿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16.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17.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答案】15. B 16. D 17. C【解析】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15. 注意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故当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导致了植被的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11、。B正确。16.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D正确。17. 根据可持续发展概念有深刻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C正确。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 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8. 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限制两地农业发展

12、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 B. C. D. 19. 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 土地退化 B. 物种骤减 C. 酸雨加重 D. 沙尘暴增加20. 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 以粮食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 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8. B 19. C 20. D【解析】考查东北地区环境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8. 根据区域定位,

13、A地为三江平原,对三江平原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错误;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错误;当地面临黑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正确;B地为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正确。故选B。19. 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引起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增加,使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故C正确。20. 东北农业基地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一发展种植业,A项不正确;B项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大面积的草场,东北大面积种植牧草的话,就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也违背了“农业生产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原

14、则;C项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多得多;D项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行为,值得提倡推广。故D正确。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 产业基础良好 B.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 腹地范围广阔 D. 技术水平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长江三角地区,珠江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毗邻港澳和东南地区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地形限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产业基础良好。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发展差异。22.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 地形的阻隔 B. 水源不足 C. 夏季高温多雨 D. 河流航运里程较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珠三角受南岭等山脉的影响,故经济腹地狭窄,所以A正确。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3. 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 服装制造业 B. 钢铁工业 C. 生物制药工业 D. 化学工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20世纪609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