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9145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市文化旅游搜索1 引言当今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取知识,追求文化享受,从而达到由旅游带来的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成熟,旅游者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具有浓厚的兴趣。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与一般城市尤其是新兴城市相比,她融汇了古今中外众多文化的诸多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都市型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富于魅力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是都市型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与都市型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2 理论依据2.1 都市文化旅游相关概念界定

2、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中的“旅游文化”条目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作了如下的阐述:“旅游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所谓“ 都市旅游” 是指在现代化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开展的、能吸收海内外广大旅游者近悦远来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借鉴“旅游文化”的定义,都市旅游文化是文化与都市相结合、相融合的产物。它是指都市旅游过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包括都市旅游主体、都市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都市文化是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具有独特的旅游功能。2.2 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旅游资源

3、开发是一个经过资源调查和评价,区位分析, 市场预测,确立规划方案进而动工实施,最终形成向游客开放的旅游产品的技术经济过程。张国洪在其著作中国文化旅游中提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是指对有关类型和层面的文化旅游吸引事项做出以经济目的为主的适合文化消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据此,笔者对于“ 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的概念理解为,在都市文化旅游开发中, 对有关类型和层面的文化旅游吸引事项做出以经济目的为主的适合文化消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2.3 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参照国内外学者的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关于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笔者主张主要坚持以下五条原则:第一、坚持分类开发原则就是重新

4、对上海市都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资源开发中做到因类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二、突出地方特色原则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特点。 “独特性”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愈明显,其市场竞争性愈强, 即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越大。第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任何旅游产品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所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只有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 才能够开发出适合当今消费心里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以实现都市文化旅游资源预期的开发价值。第四、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原则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2总原则,

5、实行严格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提高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特别是都市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都市文化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经济价值或利润和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平衡。鉴于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双重效应,要从源头上来约束开发商和旅游者的行为,使之共同分担维护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成本, 力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达到保护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旅游者的文化享受之外,更要考虑由旅游活动对都市文化资源本身以及资源所在地周边的市民所带来的影响。不仅要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文化社会需要,同时还要以不牺牲后代人

6、的潜在利益为代价。3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3.1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3-1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E 遗址遗迹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 人类活动遗址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EAB 文化层 马桥古文化、遗崧泽古文化遗址、EAC 文物散落地 马桥古文化遗址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中共一大会址、四明公所旧址、徐光启故屠、韬奋故居、时池、陶庵留碧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吴淞古炮台、四明公所旧址、点春堂、吉猗园 EBC 废弃寺庙 秀道者塔、松江明刻照壁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外滩建筑群、太阳

7、鸟俱乐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龙华寺、天主教堂、龙华古寺 FAD 园林游憩区域 豫园商城淮海中路 南京东路、豫园、嘉定、青浦、松江、内园 FAE 文化活动场所 石库门、科技馆、海洋水族馆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外滩建筑群、建筑轮廊线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楼宇景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人民广场中央商务区(中心商务区) 、嘉定孔庙、古漪园、秋霞圃、松江唐经幢、方塔、醉白池、青浦曲水园、淀山湖、世纪公园 FAK 景物观赏点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太阳鸟俱乐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FB 单体活动场馆F FBC 展示演示场馆 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2010

8、世博会、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FBD 体育健身馆场 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虹口足球馆、源深体育中心、徐汇体育馆、淀山湖水上运动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 东方绿舟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 佛塔 龙华寺、玉佛寺、安方塔、福田净寺、圣母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静安寺、南翔寺砖塔、南翔寺经幢、松江清真寺、青龙塔 FCB 塔形建筑物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龙华寺、龙华塔、法华塔、兴圣教寺塔、四林塔、护珠塔、李塔、泖塔、FCC 楼阁 宋庆龄故屠 FCD 石窟 石库门 FCH 碑碣(林) 大观园 FCI 广场 人民广场、时代广场、正大广场等FD 居住地与社区FDB 特色街巷 南京东路

9、、东台路淮海中路、北四川路、莫干山路、泰康路艺术街、衡山路、新天地 FDC 特色社区 朱家角、枫泾、线、街道空间、松江大学城、杨浦大学城、上海国际汽车城、一城九镇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孙中山故居、马相伯故居、真如寺 FDE 书院 文庙、三山会馆、书隐楼 FDG 特色店铺 徐家汇商城、上海火车站“不夜城” 、浦东新上海商城、豫园商城 FDH 特色市场 古玩市场、花鸟市场、建材市场、灯具市场、邮币卡市场、轻纺市场FE 归葬地FEB 墓(群)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墓、宋教仁墓 、徐光启墓、鲁迅墓、邹容墓、黄道婆墓、太平天国烈士墓、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唐一岑墓、FF

10、交通建筑FFA 桥 黄浦江上大桥、南浦大桥、福连桥、武安桥、普济桥、外白渡桥、放生桥 FFB 车站 地铁、磁悬浮列车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黄浦江 FFD 航空港 浦东机场、虹桥机场 FFE 栈道 地铁、磁悬浮列车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黄浦江两岸新景观、苏州河两岸新景观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大小洋山巷、崇明越江隧道 FGD 堤坝段落 大小洋山巷 FGF 提水设施 海洋水族馆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 菜品饮食 城隍庙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 鲁迅、宋庆龄、孙中山、李鸿章、蒋介石 HAB中央机关旧址、上海鲁迅故属、宋庆龄故屠HB 艺术

11、HBA 文艺团体 泰康路艺术街 HBB 文学艺术作品 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HC 民间习俗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城隍庙HD 现代节庆HDA 旅游节上海旅游节 HDB 文化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HDD 体育节 F1 赛事、上海网球大师杯赛4 主类14 亚类47 基本类型注 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 2 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 1 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 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 2 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 2 位汉语拼音字母Y。3.2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一、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上海都市文化旅游涵

12、盖了整个都市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典型的“大文化、大旅游” 概念,涉及商业、教育、科技、体育、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服饰、民俗、影视等社会领域。第二、文物众多,品位较高。根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统计资料,上海市在 1956 年、1957 年第一次全面普查以后,核准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2 处。国务院在 1961 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上海市有中山故居、中至此,上海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2 处。1982 年国务院公的第二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中,上海的宋庆龄墓和豫园被列入,1988 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上海的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松江唐

13、经幢和徐光启墓等被列入。到 1992 年底,上海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8 处,区县级 132 处。第三、时代特征鲜明,活力四射。上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当今的诸多历史遗存主要是近现代的事物。上海社会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 20 世纪 20、30 年代以来所达到的空前繁荣使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烙上了深深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央 1990 年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1997 年又提出“ 都市型”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新世纪初又提出“到 2020 年,上海将基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之一”的“四的中心” 建设目标。上海市的建设新成就类都市文化

14、旅游资源可谓日新月异、异彩纷呈。诸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人民广场中心区域、临港新城和东海大桥等等。第四、 “海派文化” 风骨彰显,或称之为“ 交融性与辐射性并存” 。上海 这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屈辱历史的大都市,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她既有国际化的“时尚性”的一面,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既有体现中西文化碰撞的“渗透性” 的一面,又不失中国古今交融的东方大国的文化情调。上海正凭借其丰富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充实和塑造着其魅力独特的旅游都市形象,以其举足轻重的文化魅力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和世界。4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

15、1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第一、产品单一,精品不足。尽管近几年在开发建设上,形成一定的规模, 景区景点不断被挖掘,但其中精品仍显不足, 景区包装深度不够,难以形成旅游品牌。而且在开发中只满足于小打小闹,在深层次挖掘内涵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少、标准不高,缺少大手臂和拳头产品。第二、旅游现状滞后。一是有些景区基础建设落后,不适应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二是管理模式陈旧,一个景区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协调难,工作阻力大;三是在客源上基本是坐、等、靠的成分大,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意识,宣传促销力度不大。第三、旅游促销经费来源不足。由于目前我区旅游业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在需

16、要较大投入的宣传促销方面经费来源不足,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因此,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仅靠旅游部门和当地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上级财政预算予以扶持。第四、六大要素配套不足。在“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方面,我区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还不适应当前的形势,特别是在餐饮、购物等方面没有形成团队接待能力。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已经暴露出这方面不足的问题,六要素配套缺乏有机结合,尚未形成规模。4.2 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4.2.1 转变观念,树立“ 大旅游产业 ”战略构想。对旅游业的定位不确,对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各级政府把开发旅游产业摆上重要议程。因此,急需全市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