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113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声赋》学案(学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声赋(宋欧阳修)学案编制:程文柱 班级_姓名_组别_2016、11、20【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学习将无形秋声描写得绘声绘色的技巧;3. 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4.背诵全文。【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一、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欧阳修, (朝代)文学家,字永叔,号 ,晚年号 , 的领袖,庐陵(今属江西)人。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后以右正言充任知制诰。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

2、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 太守。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号 。欧阳修继承唐代 “文以载道”的精神,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他积极培养、奖掖后学,苏洵三父子、王安石、曾巩都出自他的门下。2、背景简介:欧阳修生平大事:23岁,中进士;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后改扬州、颍州、应天府;47岁,被召回京,任馆阁校勘,参知政事,官职一路升迁。曾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

3、;53岁,写作秋声赋;62岁,与王安石新法产生严重分歧;65岁,辞官归隐;66岁,终老颍州(今属安徽省)。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他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棱角已经消磨殆尽。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53岁的欧阳修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回首往事,屡次遭贬的经历仍让他内心隐痛难消,朝廷的污浊,国家的衰弱,改革的

4、无望,人生的短暂,让他产生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秋声赋。秋声赋对秋的叙写融入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流露出与世无争的思想,这是了历经沧桑之后的一种顿悟,一种淡泊。此赋写于1059年秋,此时作者已53岁,进入了人生的秋天了.尽管这时他已威望通显,嘉祐三年己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但他的人生理想实现了多少,他自己是清楚的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几次被贬,历尽宦海沉浮,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3、文体知识: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它外形似 ,内部又有 的韵律,是一种介于 和 之间的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

5、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 为重,赋则以 为主。赋萌于 ,兴于 ,衰于 。我们学过的有 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 。二、文本研习:1、给加点字注音。悚然( )萧飒( )鏦鏦铮铮( )烟霏云敛( )丰草绿缛( )砭人肌骨( )渥然丹者( )黟然黑者( )戕贼( )栗冽( )葱茏( )2、解释加点词语。欧阳子方( )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 )而( )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 )萧飒( ),忽奔腾而( )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 )物也,鏦鏦铮铮(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 )疾走,不闻号令,但( )闻人马之( )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 )出视之。”童子曰:“星月

6、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 )为( )而来哉?盖夫( )秋之( )为( )状也:其色惨淡,烟霏( )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 ),砭( )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 )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 )而( )争茂,佳木葱茏( )而可悦( )。草拂( )之而( )色变,木遭( )之而叶脱。其所以( )摧败零落者,乃( )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 )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 )谓天地之义气,常以( )肃杀而为心。天之于( )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

7、,伤也,物既老而( )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 )其心,万物劳( )其形,有动于( )中( ),必摇( )其精。而况( )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 )其渥然丹者( )为槁木,黟然黑者( )为星星。奈何( )以( )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 )睡。但( )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3、判断文言句式。此秋声也。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胡为而来哉?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 为星星。 4、翻译重点句子。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

8、行声。 胡为而来哉?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 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三、文本探究:1、第一段写作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第二段作者描绘出的秋之状是怎样的?具有什么特点? 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运用了什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