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0814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8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尔多斯专版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PARTONE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 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 魏 蜀 吴三国的鼎立 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 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 此后的东晋 南北朝时期 多个政权并立 政局纷乱复杂 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 交流与交融 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 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课标内容 考点一三国鼎立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概况 年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

2、袁绍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 赤壁之战概况 208年 孙刘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 打败曹操 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200 三国鼎立 3 三国鼎立 1 形成过程 220年 废掉汉献帝 在洛阳称帝 国号魏 221年 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 史称蜀汉 222年 称吴王 国号吴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 各国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 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 孙权派将军率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的治理下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快速记忆 二零零年官渡战 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零八年赤壁战 孙

3、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蜀汉吴 曹丕刘备孙权建 曹丕 刘备 孙权 卫温 诸葛亮 课标内容 考点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道西晋的建立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1 西晋的建立263年 魏灭蜀 曹丕死后 司马氏专权 266年 晋武帝 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 史称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 识图学史 晋武帝 司马炎 2 八王之乱 1 概况 晋惠帝在位时 八个封王为了争夺 先后起兵 相互混战 史称 八王之乱 这场内战历时16年 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人民饱受痛苦 西晋从此衰落 2 影响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幸存者纷纷逃离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中央政权 人口迁徙 史

4、料解读 魏晋以来积蓄 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解读 魏晋以来所积聚的社会财富 被破坏殆尽 这是描述八王之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 时间 东汉 魏 晋时期 2 概况 西北的族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而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 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 山西 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 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氐 羌 鲜卑 识图学史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3 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 连同西南的成汉 总称为 十六国 4 前秦统一 4世纪后期 氐族苻

5、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课标内容 考点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1 东晋的兴亡 1 东晋建立 316年 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317年 重建晋王朝 以建康为都城 史称东晋 司马睿依靠山东王氏家族 时人称 王与马 共天下 知识拓展 六朝古都 指的是现在我国的南京 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吴 东晋 南朝的宋 齐 梁 陈都在南京定都而得名 司马睿 2 发展概况 东晋初期 多次进行北伐 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在中战胜前秦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 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江南出现了 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的景象 3 东晋灭亡 东晋末年

6、政权落入手中 420年 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 武将 2 南朝的政治 1 南朝 420年 589年的170年里 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了宋 齐 梁 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定都 历史上统称为 南朝 2 宋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 宋文帝在位时 赋轻役稀 江南民殷国富 社会比较安定 3 梁 梁武帝夺取帝位后 政治日益败坏 后发生大规模叛乱 建康失陷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 导致千里绝烟 人迹罕见 从此 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图解记忆 建康 宋 萧衍 3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背景 秦汉时期 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是全国经济重心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农业生产落后 2 原因

7、东晋后期 北方人的南迁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史料解读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 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解读 材料描写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后的情况 经济水平得到提高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黄河流域 劳动力 3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包括推广和改进 实行精耕细作 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由直播变成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普遍实行了

8、麦稻兼作 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 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 还发展种桑养蚕 培植果木 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犁耕 育秧移栽 4 手工业 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 在缫丝 织布 制瓷 冶铸 造船 造纸 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5 商业和城市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 人口众多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识图学史 南朝青瓷莲花尊 课标内容 考点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 初步了解民族交往 交流 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 淝水之战 1 概况 383年 率军南下 企图灭亡东晋 统一中国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

9、秦 2 影响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后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特别提示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苻坚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北魏统一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年 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原因 内迁的各族在生产 生活和习俗上 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 要治理好广大的地区困难重重 特别提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统一 曹操统一北方 西晋的短暂统一 前秦的统一 北魏的统一 439 北方 3 内容 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

10、94年迁都 把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洛阳 特别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 学汉语 穿汉服 改姓氏 通婚姻 学汉制 学汉礼 4 作用 这些措施 促进了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史料解读 自晋 宋以来 号洛阳为荒土 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 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解读 这是南朝的某位官员来到洛阳之后发出的感慨 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洛阳的繁盛 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3 北方地区的

11、民族交融 1 经济交流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 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 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 服装 用具等 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识图学史 北魏陶俑 农业技艺 畜牧经验 2 民族关系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 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有时矛盾激化 甚至发生战争 但在总体上 趋于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朝后期 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 以往的 胡 汉 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12、逐渐减少 3 文化交流 西晋时期 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后 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和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4 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隔阂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内容 考点五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1 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1 概况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齐民要术 史料解读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 齐民要

13、术 种谷 解读 材料意为顺应天时 裁量地利 根据规律办事 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 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 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 因此贾思勰认为要不误农时和因地制宜 2 内容 该书总结了农 林 牧 副 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不误农时 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3 影响 这部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务实精神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遵循自然规律 以民生为本 2 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 将精确

14、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识图学史 祖冲之像 圆周率 3 书法 绘画与雕塑 1 书法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东汉以后 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独创楷书书法 西晋设置书博士 教学生学习书法 规定用锺 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 他的笔势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代表作是 兰亭集序 他被后人誉为 书圣 识图学史 兰亭集序 摹本 局部 锺繇 王羲之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 流传下来的书体 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

15、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碑刻 2 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由于佛教盛行 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人物画 作品有 女史箴图 和 由于山水诗的增多 山水画开始形成 识图学史 女史箴图 摹本 局部 洛神赋图 3 雕塑 南北朝时期 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 开凿了许多石窟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重难拓展 拓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几种方式 1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等族不断内迁 2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行汉化政策 促进了民族交融 3 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 经济交流加强 汉族和内迁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 民族关系缓和 文化交流增多 拓展二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适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进行的 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 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 坚持改革 他迁都洛阳 实行 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客观历史趋势 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