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0776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明亮 温热 活动 兴奋 向上 向外 扩散 开放等 晦暗 沉静 抑制 向下 寒凉 向内 凝聚 闭合等 素问 阴阳离合论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素问 金匮真言论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属阴 六腑为阳 二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 阴阳平衡 病态 阴阳失衡 三 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偏盛 实寒证 阴胜则

2、寒 伤阳 兼阳虚 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 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 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偏衰 虚热证 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 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 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 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 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二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 推演络绎法 五行 三 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五行相生 相生为相互资生 助长和促进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难经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 相克为相互克制 制约木克土 土克水 水

3、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内经 克我者为所不胜 我克者为所胜 五行制化 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 相互制约 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木 火 土 生 生 克 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 A 某一行太强 B 某一行太弱五行相乘 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五行相侮 相侮即反克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精气学说 神 1 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2 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成份3 专指肾精 精 1 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2 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 一切生物 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精气神 气 气 是古代人民对

4、自然界的一种朴素认识 在传统医学和养生学里 气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由于 气 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及作用不同 因而具有不同的名称 如 呼吸之气 水谷之气 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等 就其生成和作用而言 主要有元气 真气 宗 精气神 气 元气 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 受之于父母 随生命而来 存于下焦 它是机体生化的原动力 能激发和推动腑脏 促使其发挥功能 因此 元气充盈 则腑脏机能旺盛 身体健康无病 反之 身体就会衰弱 精气神 气 宗气 是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的空气相结合的产物 宗气形成于肺 聚于胸中 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穿心脉进行营血的作用 人体的肺活量大小及

5、声音的强弱 气血的运动 肢体的活动能力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营气 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 运行于脉中 是宗气灌入血脉的营养之气 营气进入脉道 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具有生化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 主要由水谷之气所化生 是机体阳气的一部分 固有 卫阳 之称 它能运动于脉外 敷布全身 其功能在内散于胸腹 能温养腑脏 在外温阳肌肉 润泽皮肤 滋养腠理 启闭汗孔 因而 卫气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七情 喜 怒 忧思 悲 恐 惊 的内伤和六淫 风 寒暑 湿 燥 火 的外侵等 损耗机体气血 使气血不能充盈心脉 造成气机不畅 真气运行受阻 腑脏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濡养 就会产生阴阳失

6、调 正气亏虚 机能减退 抵抗能力下降 病邪便乘虚而入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生命 1 生命的起源 1 天复地载 万物方生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2 精 气 是生命的本源物质 夫精者 身之本也 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 脉为营 筋为刚 肉为墙 皮肤坚而毛发长 2 生命的运动形式 人之生 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天年 1 天年自然寿命 既为患过疾病 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 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 2 寿命从出生经过发育 成长

7、成熟 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 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1 时间年龄 2 生物学年龄 3 心理年龄 4 平均年龄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天年 3 健康人的生理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天年 3 健康人的生理特征 精神心理健康的生理特征 精神愉快记忆良好心态平和适应能力良好道德高尚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衰老 1 分类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 早衰 2 衰老的原因肾脏亏虚 脾胃虚衰 心脏虚衰 肝脏衰惫肺脏衰弱 精气衰竭 阴阳失调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天人相应 天 指自然 即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包

8、括一年四季的变化与轮转 天上的日月 星辰 大气圈 地上的生物圈 岩石 土壤 江河湖海等 总之 除了人以外的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 都称为 天 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 人体的各种生物钟 生理指标及其控制机制一方面由遗传决定 另一方面又随环境而变 因此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调性 人体生物钟随一年四季的轮回而作有序的变化 按照四季生物钟运行特点来养生 便可实现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 十二时辰与脏腑 二 形神统一观 形 即人之形体 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 经络 精 气 血 津液 五官九窍 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 神 广义 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包括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征象 神 狭义 精神 意识

9、和思维活动 包括情绪 思想 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1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机能表现 神主宰形 形乃神之体 神乃形之用 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以生 张景岳 有者因无而生 形者须神而立 故有为无之宫 形乃神之府 莫不全宅以安主 保形以养神 修真经 2 三宝 摄生论精 气 神 三宝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是基础 气是动力 神为主宰 精充 气足 神旺 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精亏 气虚 神疲 是人体衰老的原因 益气 保精 养神 是抗老养生的大法 3 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隶属于五脏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忧思恐 素问 天元纪大论 心 在志为喜 喜伤心 肝 在志为怒 怒伤肝 脾 在志为思 思伤脾 肺 在志为忧 忧伤肺 肾 在志为恐 恐伤肾 三 正气为主的发病观 正气 指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抗病 康复能力 简称 正 邪气 泛指损害人体正气的各种致病因素 简称 邪 正气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转归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素问 保养正气重在脾胃 保精护肾调养脾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