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0542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具体而言,一首诗即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和任何其他的事物一样,它就是自己,以其本身的存在而存在。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客观的、自足的、独立的艺术品的存在。这种主张把诗首先当作诗而不是别的什么来考虑,使批评者得以将注意力聚焦于文本,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将语言还原为文学的主体,颠覆了偏于文本外缘研究的传统批评形态,使文学研究回到它的形式本

2、原。在作品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新批评认为,作者的感情或意图不能等同于诗的意义。他们批评那种在诗或文艺作品与作者的个人经验或意图之间划等号的观点,斥其为“意图谬见”。根据新批评的观点,以作者的心理动机作为批评依据,结果必然导致传记式批评与相对主义。新批评称,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公共文本,批评者可以使用公共话语的标准和规则对其予以解读,而无需诗人个人经验、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因素作为条件。在新批评之前,文学批评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研究文本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况,研究者努力在这些因素和作品之间建立联系,确定相互间的影响关系,从而印证文本的意义。虽然新批评并不绝对否认作品产生的社会

3、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作品可能会产生有益的作用,但是,他们坚决认为,作者个人的生活和历史,如作者的意图一样,与作品的意义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一首诗并非诗人的个性与情感的告白,相反,诗人致力于用语言表现人类普遍的情感。新批评理论强调的是,意义栖居于文本之内,而不是之外。将作者、作者的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从文学的本体分离出去之后,新批评进一步地将读者也予以剥离。他们认为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式的反应也不能成为有说服力的解读,对于这种错误,他们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感受谬见”。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混淆了诗的意义及功能。谈一首诗对读者的心理影响属于印象主义批评,在新批评看来,这不是客观的批评,是非科学的。

4、既然意义既不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的情感好恶之中,更不能简单地将社会和个人历史的原因作为获得意义的可靠通道,那么,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新批评认为诗的意义存在于诗自身的结构之中,存在于它的形式之中。它论证说,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一个结构,诗也不例外,作为艺术品,它有自己的结构和构成要素。这个结构及其形式要素和规则是可以分析的。通过科学的方法,人们可以发现存在于作品中的,赋予诗作以统一性并统领作品整体的结构。也就是在这一发现的过程中,诗的意义会逐渐显露出来。新批评立足文本本身的分析不失为文学批评的方法之一,它给当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一些可被接受的观念和概念。(摘编自李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1下

5、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批评主张要把诗当作诗来读而不是当作别的什么,要求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诗歌文本本身,而不是聚焦于文本之外的其它外部联系。B新批评认为对文学文本的传统批评形态,重视对文本的外缘进行研究,没有将语言还原为文学的主体。C将作者的个人经验或意图直接等同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在新批评理论看来,就是“意图谬见”,所得到的作品的意义是不科学的。D批评者用公共话语的标准和规则对诗歌进行解读,仍然离不开诗人的个人经验、兴趣爱好等因素作为参考条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过去,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是“知人论世”,也就是用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探索作者与

6、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索作品的意义,而新批评理论则肯定作者的背景与作品的意义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B用新批评的观点来看,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中国诗歌,也都是公共文本,是诗人在用语言表现人类普遍的情感。C新批评排斥用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但并不排斥读者的情感式反应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D新批评认为,诗歌的意义栖居于文本之内而不是之外,所以我们研究诗歌作品必须立足于诗歌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读,回到文学作品的形式本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批评强调评价文学作品必须客观、科学,那种奢谈作品对读者的心理影响的批评恰恰是既不客观也

7、不科学的,是“感受谬见”。B诗的意义在哪里呢?新批评认为就在诗的结构之中,在诗的形式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之中。C新批评认为,诗歌的结构可以让诗歌的各种要素统一协调起来,可以统领诗歌作品整体,读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它,发现它的过程可以让诗的意义逐渐显露出来。D新批评将文学从“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将文本本身作为发现其意义的出发点,颠覆了偏于文本外缘研究的传统批评形态,是当代唯一有效的文学批评方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水泥桶中的信日本叶山嘉树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都被水泥沾成

8、灰色。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混凝土那样黏住鼻毛的水泥,可是为了配合每分钟吐出十立方尺水泥的搅拌器,根本没有时间把手指伸向鼻孔。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鼻孔,却整整十一个小时没空清理鼻子。其间虽有两度休息:午饭时间和三点钟的歇息。可是,中午时间,肚子很饿;下午那次歇息时间要清扫搅拌器,没有空闲,所以始终没有把手伸到鼻子上。他的鼻子似乎像石膏像的鼻子那样硬化了。快到下班时间了,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个小木盒从水泥桶中掉出来。“是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但已无暇顾及这种东西。他用铲子把水泥送入水泥升斗称量;再把水泥从升斗倒进槽里,很快就要把那桶水泥倒光了。“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他捡起小

9、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盒子很轻。“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称量下一部分。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嘿!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他突然想起钱袋

10、里的小盒子。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上面这样写着: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辗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咒诅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下的只是这件

11、工作服的破片。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你是工人吗?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用到哪些地方?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他没有入棺,已进入旋转

12、窑了。我如何送他呢?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期、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再见。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1925年4.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松户与三在工作中拾到

13、的一封信,讲述了一个工人掉进水泥厂碎石机里被碾碎,又在转窑里被烧成水泥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的血泪图。B.小说中人物松户与三发现盒子后马上想到“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C.小说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女工详细叙说了爱人死亡的全部经过,口吻平静,说明女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遭遇面前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D.松户与三读完信后“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他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5.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与三的形象。(5分)_6.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

14、异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 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