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0240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学校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问题折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地方教育部门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开设亲情电话。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反映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和行为倾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形成合力。为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和心理困惑。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

2、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二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学校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最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要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长。心理咨询中心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增加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通过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更好的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三是创新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章和中小学德育大纲科学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积极

3、研究和探索德育课程改革,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成长中学会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开展怡情益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

4、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目前首要、最现实的是家长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法国克里斯琴斯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4。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一是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务工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长要以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不要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意识到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孩子美好的前途,所以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一是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务工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长

5、要以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不要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意识到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孩子美好的前途,所以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或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如果夫妻双双都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如果一时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家长,在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被委托监护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也要认真履行家长的义务,不仅要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

6、活起居等方面,也要在思想上多与“留守儿童”沟通,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业上也要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儿童”课后的监管。二是家长要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子女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

7、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主动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三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重视,抱有“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过日子”的思想;有的家长对孩子品德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等正面引导不够。家长应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等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4.留守儿童要学会自我调解,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也不能一味的只强调监护人(代监护人)或者学校的作用,“留守儿童”本身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独立性和约束力也体现出了“

8、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为留守儿童在交往中要学会宽松友善待人,努力善解人意,主动和大家接触,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同学之间多交流,主动融入身边的环境。同时要自信、自立、愉悦地接纳自己,要有毅力,要豁达,学会自我调节,在失意与困惑时,不过分压抑自己,懂得适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5.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引领作用当前,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咨询中心不仅为我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进一步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和指导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薄

9、弱阶段。这就需要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深入到农村中小学,也可让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定期深入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作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保持心理健康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总之,留守流动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着眼长远,注重学习和借鉴经验,形成科学的应对策略。我们期待着全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期待着留守儿童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