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2690190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一、基础知识1成语填空。潜心 注 心会神 而不舍 尽心血一反 往 乎不同 群蚁排 无 及此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他是诗人、 、 3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4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里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一、课内阅读6阅读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7自

2、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七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9)

3、“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1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1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1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14)概括35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15)第5段,作者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二、阅读8-20自然段7阅读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820自然段,回答

4、下列问题(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5)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6)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7)第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

5、迥乎不同,一反既往”?(8)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9)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10)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1成语填空。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一反既往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无暇及此【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掌握与正确书写。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记忆。【解答】答案:贯;凝;锲;沥;既;迥;衙;暇。【点评】

6、词语出自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熟悉课文内容,记忆成语并要会书写是解题的关键。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他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答案:学者;民主战士【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3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分析】说和做记闻一

7、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不同的“说”和“做”。【解答】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答案: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

8、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4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本题考查文章首段写法与作用分析。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解答】这篇文章的开篇是两句闻一多先生的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从内容上看,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说明这篇文章重在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时两个句子还将自己

9、与别人进行比较,突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又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点评】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

10、。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5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里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方法的判断。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不同的“说

11、”和“做”。【解答】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因为两个方面的表现角度不同,所以这两个方面不同的“说和做”就不会矛盾的。这样的写作方式在写作中称为剖析式记述,通过具体的剖析阐述,能让读者了解的更为清楚明白,说服力更强,也更能突出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答案: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

12、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一、课内阅读6阅读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七段中

13、“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1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1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

14、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1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14)概括35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15)第5段,作者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分析】略【解答】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2、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y )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七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