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9999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人民版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选修)试题 Word版缺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头高中高二历史复习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言论能反映孔子智慧的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治民无常,唯法为冶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彭新武在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中指出:“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 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

2、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材料中认为,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有主张变法 以法治国 强化专制 崇国抑民A B C D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话出自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4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不属于材料中董仲舒教育主张的是A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 B主要对象是全体民众C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D人才培养为国家服务5樊树志

3、在国史概要中认为: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是A程颢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不属于材料中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是 A天下大公 B从政为民 C君臣平等 D依法治国7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

4、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A格物致知 B忠君爱民 C明道救世 D知行合一8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 B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C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9对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认识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B反映火药的工艺流程C

5、传入欧洲促进文化发展 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10居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A张衡二京赋 B顾恺之洛神赋图C柳永雨霖铃 D吴道子天王送子图11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

6、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材料反映唐朝诗歌繁荣的表现有诗人和作品数量多诗人身份广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传播速度快A B C D12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等书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西厢记等书被禁毁、歧视的社会原因不包括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封建经济占居主导 D理学思想根深蒂固1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书变化较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王献之擅长草书和行书,被称为“书圣”C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7、作品有极高审美价值 D秦汉以后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14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蔡襄书法 苏轼书法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15某明星参加一档电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问她“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正确提示应该是A人物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文人画,阎立本的步辇图C花鸟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D文人画,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8、16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东西方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宇宙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A B C D17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是丝织品 B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C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 D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8普

9、罗塔戈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这段话反映的普罗塔戈拉思想是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怀疑神灵, 关注人自身C人在自然界是最高级的 D倡导用理性去认识世界19但丁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据此可知但丁A主张废除宗教信仰 B反对教会集权和腐败C主张用新教取代天主教 D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20据张广智的西方史学史,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

10、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21(12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

11、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

12、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4分)(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4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4分)22(12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

13、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三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