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8996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旗下讲话稿之红十字演讲稿:携手人道,关爱生命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家子小学六年一班的孟瑶。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携手人道,关爱生命。说起红十字,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医院墙壁上那醒目的红十字,是的,红十字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标志。可是今天,红十字还成了人民生命和安全的救星,成了向战争受害平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灾民、难民传播爱的使者。你们知道红十字会的起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杜南途经意大利北部小镇,正赶上法国、撒丁国联军与奥地利军之间的一场战役。战场上尸横遍野,死伤者达四万多人。杜南目睹了无助的伤兵在烈日下痛苦挣扎的惨状,无法袖手旁观,于是组织居民

2、抢救伤兵、掩埋尸体就在这时,一个伟大的设想在他心中萌发了。战争结束后,杜南写下了回忆录。在书中他描绘了战争的悲惨情景及想对伤员进行救援但又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为此,他建议在所有国家建立由受过训练的志愿者组成的以帮助照顾战时的伤员为目的的伤员救援协会。杜南用热情和人道精神震憾了人们的心灵,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至此,作为杜南理想中的救护团体“红十字会”和国际性协议“日内瓦公约”正式诞生了。红十字标志是白底红十字。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专用标志。“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奋斗目标。“人道、奉献、博爱”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

3、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宗旨。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战争和灾难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文明与昌盛,人类为了减轻战乱、天灾、人祸而进行的拼搏和抗争从没有停止过。140多年来,国际红十字运动,因其关爱生命,倡导和平的宗旨,赢得了全人类的认同和信赖,因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道主义行为,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宗教已取得共识的呼唤。江泽民同志对这一组织作过这样的评价: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红十字会所信奉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口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光荣传统,那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每一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有的人不幸患病,有的人遭遇天灾人祸,这时,我们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助之手。我相信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们每个同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闻听四川发生大地震时,我们不是献零花钱了吗?当同学遇到难题愁眉不展时,我们不是主动地去帮助他了吗?当在汽车上看见有老人上车时,我们不是主动地让座了吗?爱心是温暖的春风,能让朽木萌发出新芽;爱心是熊熊烈火,能让坚冰逢之而溶化。这正是红十字所宣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同学们,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是公

5、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样的生命一样的梦,每一个梦都呼喊着人间真情,都憧憬着生活的幸福美满。我们热爱生命,如果让更多的生命在我们的爱中延续,那么发光的将会是你我乃至整个社会。生命因奉献而美丽,社会因关爱而和谐。在此,我倡议:请大家少喝一瓶饮料、少吃一支冰激凌,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让那些得病的人得到有效的救助,重获新生。让那些因贫困不能上学的学生重返校园。给那些因意外而急需帮助的人们送去一片爱心。我们要学习红十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健康地生活,表一份爱心,献一份真情。为了使同一蓝天下每一个生命都能尽享阳光的温暖,同学们,让我们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共济精神,“携手人道,关爱生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