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9909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4、了解并掌握批判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

2、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三、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首先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哲学家李贽。而明清之末,黄宗羲、颜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则在对明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沉痛反思中,奋抉而起,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腐迂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这场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呼出了振聋发奋的最强音。他们的名字就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的思想家。现在我们一块儿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吧。(二)讲授新课: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幻灯片展示:

4、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3、思想

5、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思想内容:幻灯片展示:李贽的画像。然后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李贽的思想是什么?如何评价李贽的思想?幻灯片展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续焚书(1)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幻灯片展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穿

6、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2)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肯定拜金逐利思想。强调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

7、主思想的产生。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幻灯片展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画像。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早年参加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后因屡次落第而绝意科举。清军南下后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游历各地,著书立说。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著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自小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抗清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著书立说,人称船山先生。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有何共同主张?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

8、家的共同主张()经济上: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振兴工商业。幻灯片展示:何谓“经世致用”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幻灯片展示: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背景:a、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b、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c、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幻灯片展示:经世致用的内容a、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

9、于社会变革b、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c、主张“工商皆本”幻灯片展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a、实事求是,强调切实考察,反对空谈,博学考据开考证学术之风。b、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幻灯片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http:/ -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_杨华的BLOG_新浪博客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材料三、大贾富民也,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请回答:以上材

10、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幻灯片展示:批判君主专制a、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供我一人之淫乐”b、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应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限制君主: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起 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批判君主专制的影

11、响(1)对君主专制的统治造成强烈冲击(2)思想启蒙给后世民众深刻的启迪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a、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c、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分小组讨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想法?你自己应该怎样做?答案提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都激发了仁人志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同样激发着每一位华夏儿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12、。作为高中生,应当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接受祖国的挑选,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三)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四)课堂练习:本课第二教材的练习题(五)课外探究:哲学、历史学博士后王杰认为:在中国思想史上,明清之际是可以与春秋战国之际相媲美的重要时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预示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开始,明清之际则表征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没落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用所学习过的知识阐明你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或启示。板书设计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思想内容: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批判君主专制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