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89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世兴.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吊坪小学 周世兴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与理解。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导学案”“学案”为标准,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二、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

3、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2、引导发现发。三、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自主学习、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当堂训练、反馈与巩固过关测试、质疑反思 总结评价。五个环节进行。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概念复习: 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2、利用新知,学以致用这一

4、环节采用小组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加深对比例的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进行验证,确定性质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内项与内项、外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接,使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2、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是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

5、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反馈与巩固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巩固,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过关测试、质疑反思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后反思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概念教学,不太好讲。在上课之前我感觉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6、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然后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再小组交流,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1、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还不能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2、面对一些懒于思考学生,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展”与“建构” 。需要我努力的方向。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好好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谢谢,我的说课稿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