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9897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_2 Word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后微练习班级_ 姓名_学号_1 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与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应正确的是(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持续性原则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持续性原则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性原则2010年“多样的物种,惟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持续性原则A B. C. D.2 下表摘自国家1998年6月环境检测中心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空气监测周报。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北京92TSP济南76TSP天津82TS

2、P武汉83NOx太原218TSP广州126NOx长春103TSP深圳77NOx哈尔滨96TSP珠海47?上海74NOx汕头54?南京95TSP南宁56TSP杭州67TSP成都87TSP福州42?重庆98SOx厦门25?贵阳69TSPTSP总悬浮颗粒,NOx含氮氧化物,SOx硫的氧化物阅读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两个城市是,两城市酸雨的不同特点是。酸雨对两城市非生物环境带来的主要危害是。控制两城市酸雨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主要原因是什么3 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我国的可持

3、续性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A B C D4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造成A水源污染 B.地面下沉 C.降水减少D.荒漠化5 协调人地关系就应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A B. C.D.6 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A B. C. D.7 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

4、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8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自然林区,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目前木材储存量大量减少,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题。两大林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A BC D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下题。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

5、,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10 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联合国大会2011年6月21日通过决议,任命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在宣誓连任演说时,潘基文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据此回答(1)(2)题。(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2)这句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人类优先原则参考

6、答案:1 答案: C解析: 明确三原则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公平性原则公平、公正;持续性原则长久发展;共同性原则共同参与;体现共同性原则。体现公平性与共同性原则。2 答案: 重庆,广州 重庆为硫酸型,广州为硝酸型 桥梁、建筑等人文景观的腐蚀 前者应改进燃料结构,减少SOx排放,并进行回收利用;广州应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积极改进燃气的质量等(2)太原 太原是以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的城市;大量排放烟尘等物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回答。3 答案: A4 答案: B5 答案: D6 答案: D7 答案: B8 答案: C解析: 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9 答案: A解析: 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10 答案: 1-2CA解析: 第1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第2题,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这句话体现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