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89870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一、先说说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

2、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二、再说说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想这篇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文本多层面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因此,我的教学策略是启发诱导法、角色扮演法、探究质疑法。三、最后说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1、导入:都说秋风萧瑟,黄叶飘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的就是一片秋叶与三位艺术家的

3、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及内容,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拖沓。】作家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 “含泪的微笑”。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这些知识点比较重要,且与考试有关,

4、具体详细的资料由学生自己课后去查,既突出重点,又减3、了解小说情节:速读课文,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第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数落叶;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琼珊不听苏艾劝慰,望叶等死;贝尔曼生病;第三天:不落的藤叶使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使学生基本了解小说情节,有利于接下来的人物分析。】4、分析人物形象: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琼珊、苏艾、贝尔曼。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作自我介绍。【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爱好】然后,老师提问三组学生:问琼珊:为什么你把最后的藤叶能看得那么重要?问苏艾:医生对你说了琼珊

5、的病情之后你是怎么想的?问贝尔曼:当你得知琼珊的病情后你是怎么想的?你平时脾气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为何你要去画那片叶子?问琼珊与苏艾:你们得知叶子的真相之后是怎么想的,你们认为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首先,基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我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学生将自己与文中人物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5、感情升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何感想?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

6、信心和希望。【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把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6、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找出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让学生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作者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怎样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理解“含泪的微笑”。】7、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贝尔曼画叶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小说情节构思的巧妙,理解欧亨利小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结局。】

7、8、布置作业:老师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离奇的故事的结尾略去,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伏笔,自己写个结尾,看看跟原文有多大出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写法,加强阅读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轻学生负担。】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二一、说教材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欧亨利的小说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小说最为突出,尤其感人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正是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是这样一部彰显人性美的作品。二、说学生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

8、了荷花淀套中人两篇小说,对小说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不过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学生阅读小说,只注重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恐怕对小说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体悟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三、说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2、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形象。3、情感目标: 挖掘主题,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形象 2.感悟小说主题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还有人与人之间相

9、濡以沫的真情。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准备从文本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启发诱导、小组合作、探究质疑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五、教学设想这篇小说较长,为了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印发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上。小说幽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也是一个亮点,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内完成,所以设计为课外作业。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逆境,有的人一旦陷入逆境就消极地选择把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决定,而有人即便身处逆境,仍然尊重生命,相信爱的力量,甚至还能用自己的

10、爱去感染他人。一片小小的常春藤叶,就连接着这样两个人的命运。 【设计说明:通过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二) 整体感知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按情节发展四个阶段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问题二: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设计说明: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两个问题是很容易的,通过梳理情节,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做好准备。】(三) 重点探究 用人情味,人性相通的温情来给当时下层人民悲惨的生活添上一点亮色,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常春藤的胜利就是生命温情的胜利。为了分析主

11、人公形象、感悟小说的主题,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 问题一:再读文章,谈谈在这篇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问题二: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问题三: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这究竟是一片样的叶子呢?问题四: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它能挽救琼珊的生命?问题五: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前两个问题是对主人公的把握,对贝尔曼的评价是本课的重点,也将是本课的亮点,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感受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以及人物身上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后三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体会贝尔曼老人善良的心

12、灵,挖掘小说主题,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四)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小说精巧的构思,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问题二:在小说结尾琼珊生命垂危却脱离了危险,而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有什么效果?【设计说明: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主题,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设计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五)课堂小结一片叶子,一个希望,一次付出,一场人性的礼赞。诗人

13、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敬的贝尔曼生时不比夏花,死时却超越秋叶。叶子终会飘零,但爱是不会飘零的,它将永驻我们心间。【设计说明: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小结既呼应了导语,同时再次概括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六)作业1、在文章中任选两个有代表性的句子加以赏析,体会小说幽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2、阅读欧亨利的其他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设计说明:真正的幽默是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含着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欧亨利的语言幽默中包含着悲伤,达到了“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体会小说幽默的语言风格。】附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在板书的设

14、计上,力求直观新颖地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三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教材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会欧亨利式结尾

15、的妙处。设计依据: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设计依据:培养学生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三、教学重难点1.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把握主题。2.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而教。2.启发诱导法。使学生能自主探讨问题,体现“以诱达思,合作探究”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