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75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复习总结lina.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 1、形状:两极稍偏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二、地球仪: 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的构造包括 地轴,南极和北极。地轴是假想的轴,不存在。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位置(目的)。 4、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6、经度的划分:由本初子午线(0)向东(E)向西(w)各分180。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7、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赤道(0纬线) ,也是最长的纬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形状指示方向最大度数区别长度概念纬线圆 东西

3、90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半圆南北180经度所有经线一样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度垂直相交的半圆。8、经线纬线比较(横纬竖经)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更替时差2、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的运动。特征: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3、地球公转示意图 A节气: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前后的3、4、5月 北半球的春季。 B节气:

4、 夏至,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C 节气: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D节气:冬至,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4、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南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北,南极圈 以南);5、太阳直射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北到北回归线,最南到南回归线) 6、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有两次太阳

5、直射。(赤道上有两次太阳直射)7、五代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五带:热带有阳光直射; 北温带、南温带四季分明; 南寒带、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第三节 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1、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 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1) 数字式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2) 线段式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3) 文字式比例尺:3、 应用: 1)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

6、,内容越详细。 2)计算:先同一单位,后套用公式,再求出未知项。 二、 方向:1、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 指向标定向法:以指向标为准,通常指向标指向北。3、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向南北方,纬线指向东西方。三、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四、地图的选择去公园浏览导游图;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确定某一国家的位置世界政区图; 确定中国的某一省的位置中国政区图;确定某一市的位置所在省的政区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

7、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名称海拔形态山地D500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高

8、原E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顶部)起伏和缓丘陵B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平原A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盆地C无要求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 谷、鞍部、盆地或洼地)山顶A和B: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盆地F: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山脊E:等高线(凸低为脊-分水岭)山谷D:等高线(凸高为谷-易发育河流)鞍部C:两山顶的连接部位陡崖G:等高线重叠的部位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

9、、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集中,面积占90。陆半球中陆地分布最集中,面积占48。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3、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二、七大洲1、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洋:广大连在一起的水面的总和。大陆:地球上面积广大的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2、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为 亚洲 非

10、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简记为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大洲的分界线:(结合图记忆)亚洲和欧洲之间: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之间: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之间: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巴拿马运河。4、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5、赤道横穿 南美洲 非洲 的大陆,亚洲、大洋洲的岛屿部分。6、纬度最高且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7、 四大洋按顺序排列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8、纬度最高且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9、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太平洋10、呈S形的大洋:大西洋

11、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如填海造陆等。2、海陆变迁的例证:沧海造田、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荷兰“低地国”等。二、大陆漂移说 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启示。 2、主要依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古生物演化相似性)。 3、主要观点:2亿年前,大陆曾连在一起,周围是海洋。 6500万年前,大陆解体,漂移分离。 现在,几个大陆板块逐渐漂移形成今日的七大洲

12、。一、 板块运动说1、 主要观点: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2)板块之间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表示板块碰撞挤压,通常形成高山;“ ”表示板块张裂拉伸,通常形成裂谷和海洋;(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3、.世界上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13、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5、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6、太平洋、地中海在缩小;大西洋、红海在扩大;喜马拉雅山还在不断升高;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一、 天气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天气状况。 特点:多变的,不稳定的。(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不同;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天气也不同。)2、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稳定。3、 描述天气的词语: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山雨欲来风满楼; 描述气候的词语:终年高温多雨;四季如春;清明时节雨纷

14、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高气爽;春暖花开;4、天气预报作用:预知近期天气,充分利用有利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5、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6、熟悉天气预报图和常用的天气符合(P课本49页图)。 7、 风的强弱用风力表示,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二、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物指数来表示。2、 空气质量级别:分为五级;级别越(低)高,空气质量越(高)低。3、 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小(大),空气质量越高(低)4、 空气质量状况分: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